文/雲蘇
米芾和蘇軾、黃庭堅、蔡襄為宋代四大書法家,米芾寫書法時自我要求極高,也因此有很大的成就。而他在寫書法的過程中,還有一段小故事。
米芾在私塾學寫字,因天賦異稟,所以很快他的名聲就傳遍鄉里。米芾練習書法很勤奮,每日耗紙百張;但由於下筆過於草率,一直在原地踏步,沒有更好的表現,他自己也很苦惱,不知如何讓書法技藝更上一層樓。
一天,一個書法寫得很好的秀才進京考試,正好經過米芾住的村子,米芾便向他求教。
秀才在了解米芾練習書法的情況後,說他可以教米芾寫書法,但前提是必須跟他買紙,一張紙要五兩銀子,且要米芾三天後交作品。五兩銀子一張紙,在當時來說實在太貴了!但米芾想,只要能將書法寫好,這錢也算花得值了。於是東湊西湊,總算湊足了錢買紙。
然而,米芾拿到這張要價五兩銀子的紙後,並沒有馬上寫,因為紙太貴了,使得他遲遲不敢動筆。他把字帖一遍看過一遍,用乾毛筆在紙上畫來畫去,揣想著每個字的骨架和筆法,卻始終不敢在紙上揮毫。他就這樣想了三天、用筆畫了三天,紙上仍是一片空白。
三天後秀才來找他,只看到一張白紙。米芾也如實相告,因為這張紙實在太貴了,他很怕寫壞了。秀才笑了笑,說:「你怎麼也琢磨了三天,就寫一個字給我看吧!」於是,米芾在紙上寫了一個「永」字,那勁道、那筆勢,讓人嘆為觀止。
這時,秀才跟米芾說,寫字不光要動筆,還要動心,要「心領神會」才能寫好。秀才還在這「永」字下面多加了七個字:「(永)志不忘,紋銀五兩」。
後來秀才要進京趕考了,臨走前,他送給米芾一個小布包,叮囑要等他離開之後才可以打開。秀才離開後,米芾打開布包一看,裡面竟是五兩銀子!也因為秀才這麼一點撥,才讓米芾突破自己的盲點,成為了一位書法大家。
其實,不止寫書法要動筆也要動心,我們做任何事,除了動手之外也要動心。凡事用心去體會,才能更接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