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論壇--重拾新聞專業 避免憑空捏造 刻意誇大

張裕亮/南華大學傳管系主任 |2006.02.05
617觀看次
字級

媒體作為監督政府施政、守護社會環境、告知人民真相,一向是其天職,媒體也以此為榮。然而曾幾何時,台灣媒體處於前所未有騷動喧譁的年代,八卦、緋聞成為媒體競逐的目標,獵奇、窺伺則成為記者的職責。在此種情形下,要求媒體自律難免被視為陳義過高,但卻是刻不容緩。

要求媒體自律,首先媒體工作者應該重拾新聞專業意理,在報導中清楚交待消息來源、查證周全,避免捕風捉影、甚且憑空捏造,寫作時力求客觀平衡、不涉入個人情緒,編輯時更應掌握事件的意義正確「再現」,而非刻意誇大、凸顯某類報導,讓讀者無法掌握社會「真實」。

其次,新聞主管應說服媒體所有者:資方。跳脫以收視率決定新聞節目成敗的思考邏輯。在目前收視率掛帥的迷思下,各有線電視頻道每日播出的電視新聞除了大量重複,同時都是製作成本低、觀照時間短的「輕、薄、短、淺」的報導。在第一線衝鋒陷陣的年輕記者,往往只能捕捉到事件表相的「聲光效果」。而揆其因就是新聞主管在收視率的壓迫下,不得不層層轉嫁壓力,使得第一線記者在事件走馬燈式的快速轉變下,無法沈澱反思做出富涵深度的優質報導。

第三、媒體所有者應體認到媒體是社會公器,具有監督政府施政、守護社會環境、告知人民真相的神聖天職,絕非單純只是個人獲取利潤的管道,甚且是臧否、月旦人物、打擊政治異己的工具。媒體所有者更應認知到資深新聞從業員是媒體的資產、而非負債,斷不能以薪資的多寡決定人員的去留,需知一位資深記者背後累積的經驗、人脈,都是媒體製作優質報導的最佳保證。

要求媒體自律,確實無法立竿見影。但如果媒體所有者體認到媒體作為社會公器的神聖使命,媒體主管能夠說服媒體所有者跳脫收視率掛帥迷思,媒體工作者重拾新聞專業意理,三管齊下並持續為之,媒體自律或許庶幾可成。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