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福報創刊五週年時,曾舉辦「展望媒體守護台灣」座談會,人間福報創辦人星雲大師、中國時報總經理黃肇松、國策顧問柴松林、聯合報顧問張作錦、自由時報副社長俞國基等資深媒體人,對媒體有建言、有期許,值得媒體人省思。
星雲大師指出,媒體淪落與整個社會道德價值的淪喪有關;只有靠閱聽大眾自覺、媒體自律,媒體公信力才可能「向上提升」。他說,閱讀報紙是人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批評媒體是社會亂源,但他認為這不是報紙單方面責任,讀者亦要負責;因為「有什麼讀者、就有什麼媒體;有什麼媒體、就有什麼讀者」。他說,任何事業都應「自覺」,改善媒體環境,讀者有監督責任、媒體則有自律責任。
張作錦則將媒體的亂象,歸咎於資本主義追求財富的結果,在上位者未能立下典範,混淆了社會價值,又未能給社會發展帶來願景所致。媒體只是社會一環,與其指責媒體亂象,消費者不妨挺身而出,抵制八卦媒體。
黃肇松、俞國基則認為,市場惡性競爭,讓媒體重商、趨利,是報業墮落、難以超然獨立的關鍵。改進之道只能期待沒有商業包袱的媒體如公視、人間福報等的壯大,及媒體工會更強有力,以悍衛新聞道德。
柴松林指出,美國哈里士民意調查中心最近發表二○○五年美國人民對白宮軍方、財團大企業、醫藥界、媒體各部門的信心指數,結果顯示,最不被人信賴的就是媒體。他說,不僅美國如此,台灣也不例外,國內民眾對立法院最不信任,再來就是媒體,顯示媒體這幾年的表現與社會期望落差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