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不以實聞

文/嚴陽 |2023.10.05
242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隋朝掌管中央政令的國家最高機構稱為「內侍省」,其長官分別為「內史令」與「內史侍郎」。大業十二(六一六),擔任內史侍郎的虞世基,是知名書法家虞世南的哥哥。據史書記載,此人「個性恬靜,喜怒不形於色」,城府甚深。

或許因久在隋煬帝身邊,虞世基非常了解其個性,並且應對自如。他知道隋煬帝厭惡聽到各地賊盜蜂起,於是將各地郡縣求救的表奏加以刪改,「不以實聞」,只說:「鼠竊狗盜之徒,在官吏搜捕下不久就會徹底消滅了,陛下不用放在心上!」隋煬帝信以為真,有時還因此杖責據實報告的使者。

最為荒唐的是,大將楊義臣擊敗並收降河北賊人幾十萬,隋煬帝感嘆道:「我沒聽說盜賊猖狂到如此地步,楊義臣降服的賊人怎麼這樣多?」虞世基竟回答:「小賊雖然多,但不足為慮;將帥長期擁兵在外,反倒是最不適宜的。」巧妙地轉換話題,表示楊義臣擁兵自重方才最讓人擔心。隋煬帝因此派人追回楊義臣,遣散其士兵,結果,盜賊又重新強盛了起來。

假如不是虞世基投其所好,淨挑好聽的話說,那麼,隋朝至少沒有那麼快覆滅吧?所以,是不是虞世基加速了隋朝的覆亡,乃隋朝的罪臣?答案似乎是肯定的。

然而,虞世基是一開始就慣於謊言惑主嗎?恰恰相反,他也曾直言進諫過,然而數次後,他「知帝不可諫正,又以高熲、張衡等相繼誅戮,懼禍及己,雖居近侍,唯諂取容,不敢忤意」。亦即,他發現隋煬帝根本就聽不進諫言,並且正是高熲、張衡等人因直言進諫慘遭殺身之禍的嚴酷現實,讓他心生畏懼,進而選擇了明哲保身。虞世基逢迎討好的做法,可以說是被隋煬帝逼出來的。

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回首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我們會發現,明君與諫臣、昏君與諂臣,往往都是成雙作對地出現,其中顯然存在著一定的因果關係。對臣子來說,只有國君願意察納雅言,他們才會奉上諍言;反之,如果直言總是帶來不幸,那麼做臣子的自然會選擇沉默,乃至拍馬逢迎,只挑君王喜歡的說。

由於身分、地位不同,國君本處於主導地位。因此,如果臣子喜歡說謊而不願實話實說,那責任無疑更多在國君身上。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