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新任董事長交接儀式,文化部次長暨影視聽中心代理董事長王時思(圖左一)與新任董事長褚明仁(圖右一)交接,交送代表影視聽中心業務的《龍門客棧》膠片盒,並由文化部代表史哲部長(圖中)擔任監交人。圖/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今(27日)舉行新任董事長交接儀式,由「國片數位修復重映推手」褚明仁接棒。文化部長史哲致詞時特別向褚明仁喊話:「今日雖是簡單的交接,賦予的卻是『複雜的任務』,希望接下來影視聽二期工程有突破性的發展,持續將電影、電視及廣播3項影響台灣一世紀的傳播工具及內容妥善保存。」
史哲表示,國家影視聽中心轉型行政法人邁入第4年,預算從去年的2.57億元、今年3.57億元,一路成長到明年將有3.94億元,代表的是「國家對於影視聽中心賦予的重任及期待」。史哲說,「影視聽中心乘載著國家、一整個世代的共同記憶,感謝新任董事長褚明仁承接重責,也期許影視聽中心團隊要同時兼具『博物館人的熱情、電影人的勇氣』,樂於將知識、資訊與國人分享,更要有冒險的精神,為珍貴的國家記憶庫進行妥善的保存。」
褚明仁表示自己在45年前,國家影視聽中心前身「電影圖書館」成立時,尚是高中生的他就已加入會員,「對於這裡,我一直有著獨特深厚的感情,轉型發展後的國家影視聽文化中心有很多事要做,尤其未來更需要和中心全體們一起捲起袖子來打拼。今天接下如此重擔,還是那句話:任重道遠。」
他進一步興奮的分享,上任後正和中心同仁一起進行中的活動就是十月二十七號的「世界影音遺產日」,將會呈現影視聽中心今年度的修復成果,「今年會世界首映林福地導演的作品《琉球之戀》。那是傳說中『第一部彩色台語片』,罕見地由國、台、日語發音,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很期待跟大家分享關於它的歷史意義。」未來不只要帶領團隊加深一般民眾對經典國片數位修復在工程技術認知與推廣,更要擴大影視聽媒介在文化保留與國民記憶庫等層面的議題宣傳。
文化部表示,褚明仁過去經驗橫跨媒體、影視製作、推廣發行、映演營運、影展策畫、文創展演等領域。因媒體與影視產業出身背景,掌握潮流脈動,熟悉國內外影視市場運作模式與人脈,長年赴坎城、柏林、東京、釜山、多倫多、香港等國際影展考查交流,深入研究電影劇本與類型元素,進行電影製作與投資分析。
因對台灣本土國片之熱愛與關注,褚明仁近年投入經典國片數位修復與重映工程,將電影畫面影像與意像所蘊含保留的台灣社會文化、庶民美學等脈動與變遷,以全新的語言轉譯給年輕一代,是國片數位修復重映的推手。如2022年致力修復重映的《少年吔,安啦!》,創下本土國片經典重映最高賣座紀錄;2023年初再推出全新數位調光版《悲情城市》,讓該片以全台1700萬元賣座佳績,成功將經典國片觀眾群由懷舊影迷觸及到年輕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