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學泰斗許倬雲辭世 享耆壽95歲

曹麗蕙 |2025.08.05
24觀看次
字級
中研院院士、2024年唐獎漢學獎得主,知名史學大師許倬雲昨日清晨在美國匹茲堡辭世,享耆壽95歲。圖/徐兆玄

【記者曹麗蕙綜合報導】中研院院士、2024年唐獎漢學獎得主,知名史學大師許倬雲在美國辭世,享耆壽95歲。蔣經國基金會官網也釋出消息,指許倬雲於4日清晨在美國匹茲堡離世。

這位享譽國際的史學巨擘,去年還捐出唐獎獎金5000萬元,成立「許一孫獎學金」鼓勵漢學研究,期盼中華文化能為世界文明發展注入啟發與貢獻。

捐5000萬設獎學金 鼓勵漢學研究

許倬雲為蔣經國基金會創會董事,現為名譽董事。蔣經國基金會指出,他對基金會貢獻良多,影響深遠,「他的離去,本會全體董監事與同仁皆深感不捨與哀慟」。

1930年生於福建思明,幼年經歷過抗戰的艱苦,1949年來台,後入台大歷史系就讀,並留學美國於1962年取得芝加哥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在返台任教後,於1970年代移民美國,1980年當選中研院第13屆院士。他長期任教於匹茲堡大學,現為匹茲堡大學歷史系退休名譽教授。

身為史學大家,許倬雲一生獲頒多項學術榮譽,包含2004年獲美國亞洲研究學會傑出貢獻獎、2020年第4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國學終身成就獎、2024年唐獎第6屆漢學獎。

中研院表示,許倬雲學貫中西,為享譽全球的史學領袖。他專精中國上古史、社會史、文化史,著述豐且深具創見;其視野宏闊,以世界史的眼光,探討中國古代史卻不以中國為局限,能從世界古代文明的比較中,指出中國古代文明發展的特色。

尤其許倬雲雖長居海外,但極關心台灣史的學術進程,自1960年代起,引入社會科學治史新方法,透過研習營與國際會議,提倡社會經濟史研究,為規畫、推動台灣史研究的先驅之一。

台灣史研究先驅 提倡中華文化

此外,為使民主在台灣生根發芽,自威權體制時期,他從自由主義人文學者立場,持續發表言論。1980年代後,在台灣政治社會轉型過程中,也常就社會重大議題提供建言,充分展現知識分子追求自由的意旨。

許倬雲著作等身,包含《萬古江河》、《西周史》、《求古編》等數十本著作,近年也出版了新作《美國60年滄桑:一個華人的見聞》,探討世界局勢。

唐獎教育基金會指出,許倬雲的研究不僅深入探討中國長期歷史的本質問題,更在通史解釋上強調文化的包容性與交流,尋求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定位。他的著作展現了他對國家、民族及全人類的深切關懷,展現兼具博雅理念與淑世精神的歷史學家。

去年9月於台北舉辦的唐獎頒獎典禮,許倬雲表示,他前半生專注研究中國歷史,後半生則致力自中華文化萃取出有助解決世界問題的智慧。他特別深入反思西方文明的問題,並提到美國川普向台灣要保護費的說法,像是清末民初上海租界裡的流氓一樣。他並在演講結尾呼籲,不要丟掉中華價值,「用它來幫助世界,糾正他們一些錯誤,沖淡他們的一些造成的災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