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烏俄戰爭為哪樁? 文/茱莉亞‧索爾斯卡 譯/黃慧珍 |2023.09.17 語音朗讀 25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一場戰事,讓很多人流淚。圖/123RF 文/茱莉亞‧索爾斯卡譯/黃慧珍 在這場戰爭中,我看過那麼多哭泣的人。這是我過去未曾見過的。幾百萬烏克蘭人灑下淚水:為死傷者、為那些在俄軍的屠戮行動中以及遭到強暴的受害者哀慟;也為被迫出逃的人、為遭到轟炸的城市和村落,以及被炸成碎片的醫療院所、被毀掉的學校、遭到踐踏的廠房、被摧毀的文化古蹟、遭到破壞的博物館和被炸毀的教堂致哀……當然也有喜極而泣的淚水,比如在傳來像是「我們活著」、「我活著」這類堪可安慰的消息時。婦女落下幸福的眼淚,當她們在醫院的地下室生下健康的新生兒時。落下眼淚的還有,失散的家人在歷經幾天或幾個星期的驚恐之後,將彼此擁入懷中,享受失而復得的喜悅……我想,如果有人把烏克蘭人從二○二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起流的眼淚收集起來,這些淚水應該足以掀起吞噬俄羅斯的驚濤巨浪。這才算公平!我也流了很多淚。與父母道別,應該是我在這場戰爭中體會到最心痛的一件事。倘若他們真的遇到什麼事,我真的會為讓他們獨留家鄉而永遠無法原諒我自己。感謝神,媽媽和爸爸安然無恙。擁抱他們、和他們同桌共餐、一起喝羅宋湯、一起玩紙牌的心願每天常伴我左右。只是,我的眼淚流盡了,最近不再哭泣。戰爭給我上了很多課,我學會謙卑、學會珍惜生命中的平凡事物。我現在才知道,所有的一切消逝的速度可以有多快。真的是,所有的一切。巧合,是戰爭中非常態的一部分,也就是,得要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地點,而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的人,就要承擔被射殺的風險。只是沒有人能說出或知道,到底什麼是正確或錯誤的時間或地點。戰爭也像一場樂透彩博弈,可能有某一家人因為自家屋舍被炸毀而失去一切,但住在百來公尺外的另一家人,雖然飽受驚嚇卻全身而退。博丹已經離開基輔了。他離開的隔天,他住的公寓社區斜對面的一棟大樓就被砲彈打中了。只要運氣不好,這樣的不幸隨時都可能發生……由於對正常生活的渴望,那些在沒有受到戰火波及城市中的人很快就走出地下室和防空洞。博丹從切爾卡希發來一則訊息,裡面提到戰爭期間的平靜時光,深深感動了我。他在四月時發給我的訊息中這樣寫道:一般說來,平日裡大家都在工作,但如今日常作息和節奏有所改變了。不久前,我騎腳踏車經過一個一年一度的市集盛會。那時,我有種感覺,覺得這座城市裡的本地人和外地人(那些往西移動的人)全都聚集到這個市集上來了。會場上什麼都不缺:旋轉木馬、棉花糖、冰淇淋、孩童的歡笑聲,甚至還有一座幾公里外就可以看到的摩天輪。耳邊還傳來像是法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這類五○、六○年代的美國音樂。現場氣氛非常輕鬆、歡樂。突然警報聲響起,接著也聽到戰鬥機的聲音。現場的人群並沒有陷入恐慌,而是所有的動靜馬上靜止下來。顯然,我們已經適應、已經習慣了。在切爾卡希,每天都可以聽到五至十次空襲警報。那些戰鬥機正帶著砲彈飛往位在其他城市的攻擊目標。雖如此,還是建議大家前往安全的避難所,並在那裡等待,直到警報解除才出來。每次發生這種情況過後,大家都很開心。想想遭到轟炸的馬里烏波爾,街上還有幾千具來不及埋葬的屍體。而平靜的切爾卡希,還能試著求生存、嘗試在田裡播種、努力幫助那些流離失所而一無所有的人。真是有天壤之別啊!烏克蘭人共同經受的苦難,反而將他們緊緊維繫在一起。圖/123RF傷口難癒合 苦中要作樂安東的表哥沙夏和他的家人乾脆在廚房布置了一個燒木頭的爐子,在為生活的空間多少提供一些暖氣之餘,還能煮食。在俄軍占領沃澤爾期間,六口人就住在只有十五平方公尺面積又煙霧瀰漫的空間裡,他們必須經常外出尋找燒火的木柴。安東告訴我:「我不知道,他那兩個孩子是怎麼活下來的。」諸如此類的故事,現在每個烏克蘭人都講得出來。而這些他們講出來的故事,每每聽來總像是在另一個時代或另一個世界發生的事。這些恐怖情節不會停下來:俄羅斯軍人殺害平民,他們踐踏、綁走烏克蘭人,他們逕行強暴和強盜的惡行。待到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每個烏克蘭人都要為失去的親人、朋友、鄰居、同事、認識的人而哀慟。這些傷口永遠難以癒合!俄軍在烏克蘭境內到處劫掠和偷盜:微波爐、吹風機、液晶電視、電話機、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洗衣機、地毯、洗碗機、首飾,甚至是衣服、鞋子和兒童的玩具!俄羅斯軍人不僅沒有洗衣機、吹風機和衣物,也沒有能讓他們啟用的腦子。不然,他們就應該知道,他們之所以到烏克蘭來,是為了將「兄弟邦民」從「新納粹黨徒和和吸毒者」手中「解放」出來,而不是來搶劫電視機和微波爐的。如果實情不是那麼悲傷,我大概會為這麼荒唐的事大笑出來。俄羅斯人入侵一個國家、到處殺人和破壞,竟然只是為了搶電腦和鞋子!如果我們早知道普亭治下的軍人要的是液晶電視和平板電腦,我們大可寄過去給他們!這樣他們就可以不必勞師動眾來和我們打這場戰爭了。再怎樣,人都不該丟失自我解嘲的能力。心情好不好在生存戰中可是很重要的。這次我們烏克蘭人共同經受的苦難,反而將我們緊緊維繫在一起。(摘自《我在戰火中醒來:出走烏克蘭的逃亡日記》,菓子文化出版)【作者簡介】茱莉亞‧索爾斯卡(Julia Solska)烏克蘭人,於蘇聯解體前不久的1989年,生於基輔附近的小城沃澤爾。大學分別在基輔和德國波鴻大學研修日耳曼語文學系。在家鄉烏克蘭時曾任職於資訊科技業。烏俄戰爭出逃到德國前,擔任過人像攝影師。德語流利,目前暫居德國杜塞道夫。《我在戰火中醒來:出走烏克蘭的逃亡日記》,菓子文化出版 前一篇文章 【虛實相映】貫串作品中心思想的真俗二諦 下一篇文章 【古人智慧】樹葉能預知未來 熱門新聞 01【生活課題】 建立無血緣家人關懷網2025.07.0302課徵糖稅、糖捐 逾7成民眾支持2025.06.3003拍戲受前輩啟發 體悟堅持2025.07.0104蘭陽別院閱讀研討會 愛書人研討生死關懷2025.06.3005台北.信義 摩天映照繁華景 古道穿林影入亭2025.06.3006雲梯2025.07.0107【寶島紀事】家族情懷與地方文化──探訪林園古厝群(上)2025.07.0108佛光山體系首位選秀榜眼 張育豪獲悍將指名2025.07.0109迎接加拿大國慶日 佛光人贈物資送暖2025.06.3010木衛一火山頻爆發 謎團解開了2025.07.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與你同行】心的旅程【人間有愛】從居家防疫看人道精神【小說賞讀】創世紀【另類超人】最棒的下班【書店現場】今天最年輕【一念之間】天堂與地獄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