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港集雅軒多件古物25年前遭竊 神奇重回懷抱 |2023.09.14 語音朗讀 7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早年集雅軒的鑼鼓木雕架出自國寶大師陳應彬之手,雕工細緻,遺失25年重回集雅軒懷抱。圖/蔡維斌 【本報雲林訊】雲林縣北港百年北管藝陣集雅軒樂館,一座出自國寶大師陳應彬之手的木雕鑼鼓架,雕工細緻,為鎮館之寶,25年前失竊,館方痛失古物遺憾萬分,甚至館務人員因憂傷過度病逝,直到最近有嘉義、宜蘭、台南的民眾主動與館方聯絡,使散落各地的失物陸續回歸原主,館方選在今天古蹟日公開陳列,決心重修古物把地方世代情感與靈魂再修回來,期待各界共襄盛舉。創立於清咸豐年間的北港集雅軒,位於北港博愛路的館舍,不僅是北港最早的閣樓樂館,更是朝天宮媽祖出巡僅存的北管軒社,去年獲選為第3屆「世界記憶國家名錄」。館方一批典藏百年的珍貴木雕文物,卻在25年前失竊,一座由已故國寶大師陳應彬打造的木雕鼓架,包含鑼桿、彩牌、托燈整組珍貴木雕古物全部遺失。圖/蔡維斌北港集雅軒協會總幹事吳登興說,北港集雅軒係為早年國內規模最大的重要北管軒團,鎮館之寶失落,數百團員自是感痛心,吳姓館務人員更痛哭數日一病不起,事隔20多年,像冥冥中有神靈庇佑,一次偶然機會,接獲宜蘭暨集堂聯繫指失竊的托燈出現在宜蘭。吳登興說,團員赴宜蘭把托燈找回,更對文物回歸重燃希望,隨後又有團員無意間在網路發現一支極似遺失的鑼桿,即透過管道歷經年餘奔走,台南收藏家王仕明確認其所藏物件係為集雅軒鎮館鑼桿、鼓架,並同意物歸原主,館員欣喜萬分。隨之好消息又再傳來,嘉義收藏家劉曉龍也主動聯繫,指他十餘年前在跳蚤市場買到一片刻有「北港集雅軒」的木雕片願意捐回,此後,一些古物殘件也相繼獲台南等地的收藏人士回贈,短短數個月,消失25年散落各地的珍貴文物,終得重返集雅軒懷抱,傳為佳話。圖/蔡維斌今天集雅軒將失而復得的鼓架公開陳列,立委蘇治芬、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文觀處長陳璧君、集雅軒保存藝師李春生,蘇仁義及林永村、紀雅博等眾多文史人士,連台南市大天后宮主委曾吉連也率團來祝賀,並團拜向集雅軒祖師爺西秦王爺與先賢稟告古物復得,與會來賓對古物失而復得過程也感神奇,並允諾協助爭取修復,全館喜氣洋洋。集雅軒協會理事長呂秋侑指出,目前賦歸的文物約有6成,遺失期間古物已破壞殘缺,集雅軒決心透過募資方式修復,把地方世代感情和靈魂修回來,重振集雅軒風華,讓失落20餘載的古鑼鼓聲重新響亮街頭。圖/蔡維斌 前一篇文章 獲量身打造輪椅 台南多重障礙患者展笑顏 下一篇文章 防「好兄弟」逾假未歸 嘉義城隍夜巡諸羅城登場 熱門新聞 01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2朝山禮佛 北海道場孝道月修持2025.08.2203宗教公益獎 佛光山13道場獲表揚2025.08.2304【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2025.08.2305緬懷大師、供僧 西澳州議員肯定佛光山貢獻2025.08.2206台北經文處長蕭伊芳 參訪奧斯汀香雲寺2025.08.2307處暑養生調和脾胃 晝熱夜涼防溫差病2025.08.2208大馬佛光人推三好 華文小學師生受益2025.08.2309習抵拉薩 慶西藏自治區60年2025.08.2210贈書、說故事 怡朗佛光人溫暖偏鄉童2025.08.2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宸華 藉導覽把人領進佛門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玫君 一年3659小時的修鍊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林欣惠 用安定的心改掉積習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李秀慧 善因緣讓逆境變順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梅秀蘭 加入最忙佛光會義工 已成一種生命狀態 陳鳳珠 服務增能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