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牛是台灣農民最倚重的動物,牠任勞任怨、忠心耿耿,是伴隨移民開台墾荒的無名英雄。所以台灣人早期不吃牛肉,就是因為和牛建立了休戚與共的情感,而不忍食之。日出日落的水牛牧歌,賦予有土地知覺的藝術家無限的創作思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雕刻家黃土水在一九二年代創作的水牛圖像。
一九○五年的台灣,當時的黃土水年僅十歲,第一代台灣畫家大都尚未出生,中村不折以外地藝術家的敏感度,已知把水牛視為台灣的圖騰。水牛是日本所沒有的,而在此地卻扮演著農民耕作的要角,令日本畫家感到不可思議。
唯中村不折並非深入體驗農耕生活的台灣農夫,他是以異文化的觀點融水牛、斗笠、紅磚瓦房與椰子樹為一爐,組合成圖案,只是拼出所見的農村風光,尚缺少實景寫生的汗水與辛勞。此乃外地畫家的侷限,除非熱愛這塊土地,對它投下心血,否則所能捕捉到的、描繪到的、書寫到的,永遠只是表淺的一面。
(「水牛」 中村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