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山高中藝能班作品成果展,呈現學生在校三年所學習之文創工藝技能。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為發展原住民族藝術教育,培養在地文創產業人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高級中等學校辦理原住民藝能班」每年每校每班最高新台幣50萬元,鼓勵學校課程結合原民文化,提供專業教室及設備,以提升學生對原住民族的認識及文化傳承。
以國立台東高中為例,該校結合各族傳統舞蹈及樂曲,聘請專家進行改編及指導,並結合現代舞及曲風,讓學生能習得不同族群舞蹈及鄉土音樂,並參加全縣與全國原住民舞蹈比賽,讓學生實際挑戰舞台與表演經驗,激盪出更多原住民特色成果。
國立關山工商透過創新原住民族文化教學,結合在地藝文特色產業,以培養跨藝術技能、原住民族語及文化工作、原住民族樂舞表演人才為特色,成為東台灣原住民藝能班的優質學校,該校於108學年度開始試辦「原住民藝能科」,繼續推動原住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藝術人才的培育。
新北市立金山高中藝能班帶領學生前往部落蹲點與田野調查,透過向族人請益合作共生,體驗搗小米、曝曬、篩除過濾雜質、及蒸熟製作麻糬等過程。高一學生林磊恩表示,過程中感受到司馬庫斯部落族人對家鄉深厚情感與奉獻,自己雖在都市成長,但也常想回到原鄉部落生活,希望往後泰雅孩子都能找到回家的路。
國教署表示,學校透過申請計畫結合原住民族相關課程,規劃出符合學習目標的文化學習環境,並深入族群文化學習課程,進而激發學生熱愛、關懷且尊重不同部落文化,將持續鼓勵學校傳承原住民族文化,開拓學生文化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