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搶登月,圖為印度「月船3號」8月6日進入月球軌道,釋出月球近距離照片。
圖/取自印度太空研究組織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20日表示,「月球25號」(Luna-25)偏離預定航道後,已墜毀在月球表面,俄國近50年來首次執行登月任務以失敗告終。外媒報導,蘇聯時期,俄國曾與美國並列世界太空強權,但近幾十年來,俄國太空技術發展大不如前,距離俄國上一次太空任務成功已逾35年。
「月球25號」原本計畫21日於月球南極表面軟著陸後,在該區運作一年,探索科學家認為,那裡可能存在結冰水及稀有元素的月球區域,但探測器進入降落軌道的過程出現問題,最終墜毀。
近年來,美國、中國大陸和印度等大國競相前往月球探勘,NASA則已談論過「月球淘金熱」,並評估到月球挖礦的可能,為何月球突然間變得搶手?
印度「月船1號」(Chandrayaan-1)2008年任務,首次在月球發現水,據NASA表示,該趟任務在月球表面偵測到水分子,且集中在兩極。
月球還存在大量地球上少見的氦同位素「氦-3」,歐洲太空總署說,這種元素可提供核融合反應爐能量,但不具輻射,所以不會產生核廢料,NASA估計,月球上有100萬噸的氦-3。另外,波音公司研究,月球也存在用於智慧手機、電腦等科技的稀土金屬,包括鈧、釔和15種鑭系元素。
目前在月球採礦的法規尚不明確,且各方意見分歧,聯合國1966年《外太空條約》表示,沒有國家地區可聲稱對月球或其他星體的主權,且太空探索應要為所有國家地區帶來利益。
根據1979年的月球協定,月球沒有一部分「應該成為任一國家、國際跨政府或非政府組織、國家組織、非政府實體或任一自然人的資產」,但沒有任何一個航太大國認可這項協定,美國2020年宣布與NASA阿提米絲月球計畫同名的「阿提米絲協議」,透過在月球建立「安全區」,在現有《國際太空法》上建立細則,但俄羅斯和大陸並未加入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