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衣物堆肥 化解快時尚環境衝擊 林奕榮 |2023.08.18 語音朗讀 19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愈來愈多服裝品牌生產可堆肥的產品,緩解服裝產業對環境的傷害。圖/取自Nexus Media News網站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服裝產業對環境產生重大負面衝擊,尤其是快時尚;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資料顯示,服裝和紡織產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8%,高於航運和航空旅遊的總和,是僅次於石油業的第二大汙染產業。儘管環保人士已致力推動減少購買、選用自然材料、舊衣回收、選購二手服飾等行動,但迄今成效有限;近來,一些品牌已開始生產更環保的可堆肥衣物,尋求緩解服裝產業對環境的傷害。●舊衣物傷害環境許多衣物的最終處理方式是被送往垃圾掩埋場或焚化爐,據統計,約84%的衣物最後會被掩埋或焚燒;光是在美國,每年就有逾1100萬噸的紡織品被掩埋處理;如果能把這些服裝與食物殘渣一起送入堆肥箱,必然可減少時尚產業對地球環境的破壞。調查顯示,約84%的衣物最後會被掩埋或焚燒;光是在美國,每年就有逾1100萬噸的紡織品被掩埋處理。圖/取自Xtrodinary網站創建女性服裝品牌Stripe & Stare的羅培茲(Katie Lopes)表示,她希望自己的產品時尚、舒適,更重要的是最終能消失在花園裡;她說:「時尚業對地球造成傷害,我認為,從事這項產業的人必須考慮這些負面影響,承擔責任。我們必須選擇正確的材料,避免舊衣物成為環境的負擔。」愈來愈多服裝品牌加入這個行列,包括H&M、Harvest & Mill。這些公司推出可生物降解的產品,準備扔棄時可以丟進堆肥箱中。Harvest & Mill的創辦人派翠西亞(Natalie Patricia)表示,該公司的衣服完全使用在美國生產的有機棉製作,「有機棉是植物,就像食物一樣,可以而且應該被堆肥並回歸土壤」。●堆肥避免產生溫室氣體堆肥是指將食物殘渣、樹葉等有機物回收成肥料,其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甲烷。然而,許多衣物雖然是以棉花、絲綢和羊毛等天然纖維製成,卻無法堆肥處理,因為許多品牌用使用「永久性化學物質」(PFAS)處理衣物,讓衣物防水、防汙或抗皺。許多服裝品牌用使用永久性化學物質處理衣物,讓衣物防水、防汙或抗皺。圖/取自Nexus Media News網站服裝品牌Sustain的產品均使用植物性染料,該公司的創辦人奎格麗(Katherine Quigley)指出:「許多品牌宣稱產品可堆肥,但他們雖然使用棉花、亞麻,但他們使用的染料、織線卻含有永久性化學物質或聚酯纖維,除非把衣服上每條織線都挑掉,才能進行堆肥。」●紡織廢棄物堆肥的障礙舊衣物堆肥面臨的另一項挑戰是,目前多數堆肥設施不接受紡織廢棄物;顧問公司Circuthon創辦人佛克斯-亞里蘭諾(Paul Foulkes-Arellano)表示,紡織品的具體成分很難核實,堆肥處理公司不願意冒被汙染的風險,「他們不需要可堆肥的布料,不想與時尚業產生關聯,這些堆肥設施原本就是為了處理可生物降解的包裝、食品」。佛克斯-亞里蘭諾表示,欲推動舊衣物堆肥,必須大規模推廣,例如透過國家政策、政府機構執行,不能僅仰賴企業。Harvest & Mill的派翠西亞表示,她的公司正與非營利組織Fibershed合作,測試美國加州公立和民間的堆肥設施,研擬舊衣物堆肥計畫。當局應制定紡織廢棄物的堆肥標準與規範,幫助消費者安全處理舊衣物。圖/取自Nexus Media News網站●政府應介入推動專家指出,當局應盡速制定紡織廢棄物的堆肥標準與規範,才能幫助消費者以這種方式安全處理舊衣物,避免土壤遭有毒染料或化學物質汙染。政府介入也是推動舊衣物堆肥的有效策略,Sustain公司的奎格麗表示,該公司的產品售價高於快時尚品牌,因為他們承擔了碳補償、勞工聘僱的高標準以及先進的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成本;政府應該對快時尚品牌徵收較高的稅金,並鼓勵企業在地生產,透過政策提高環保品牌的競爭力。 前一篇文章 台灣周邊好多雷雨胞 下1秒可能就下雨 下一篇文章 AI巡防系統上線就立功 竹市警秒逮偷車賊 熱門新聞 01【詩】追光者2025.09.0802【詩】蠟燭2025.09.1203【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4【論愛談情】AA制 是平等還是計較?2025.09.0905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06非漢語系協會創會法師 訪瑞典佛光山2025.09.0807【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2025.09.0908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⑳2025.09.0709新青安鬆綁 房市台中熱高雄冷2025.09.0710【純植生活】甜蜜長果桑 化身毛毛蟲的驚喜2025.09.0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吃剉冰 降暑氣光織影舞 夢遊仙境興達電廠天然氣管線鬆脫 爆炸元凶鯉魚潭風景區 全新見客興達電廠爆炸 人員均安核三光電工程 疑釀墾丁生態危機 作者其他文章教宗方濟各辭世 享壽88歲大谷貼身翻譯涉賭案 彙整事件始末一次看美聯準會官員對物價受控有信心 稱2%通膨目標達成在望2024年H&P護照排名 這些國家並列榜首 台灣35名赴日旅遊大受歡迎 記住這些漢字讓你暢行無阻《全球金融》2023富國排名 台灣躍居14高於中日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