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部長陳吉仲今(15)日出席「設施葉菜智慧、省工及節水栽培技術整合與應用觀摩會」。圖/農業部提供
【記者吳亭頤台北報導】因應勞動力不足,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建立種植至採收的系統化栽培技術,農業部部長陳吉仲今(15)日出席「設施葉菜智慧、省工及節水栽培技術整合與應用觀摩會」時表示,農業部未來將全力支持冷鏈設備與集貨場的建立,與農民團體、試驗改良場所及地方政府合作,只要農民反應哪些產業還需要自動化及機械化,農業部將責成轄下試驗改良場所積極研發,一起解決。
陳吉仲提到,農民生產需要人力,農業自動化及機械化是提升農民生產力的關鍵,農業部推動產業機械化,過去4年投入獎勵補助約60億元,未來每年還會投入23億元的補助經費,以蔬菜產業為例,建立完整的冷鏈系統,有助提升生產、運銷及品質,為農民及消費者創造雙贏,擁有冷鏈空間的農民,才有影響市場價格的能力,亦是提升收入的關鍵之一。
桃改場從種植到採收建立設施葉菜輪作、灌溉設備檢測、種子發芽檢測、土壤指標等技術套組,其中可變行株距葉菜移植機,相較葉菜苗人工移植,可提高3.8倍移植效率,且移植成功率達95%。
此外,桃改場為淨零減碳所開發的自走式電動蔬菜移植雛型機及電動散裝葉菜收穫機,相較人工收穫可節省66.8%操作時間;葉菜智慧灌溉系統可有效減少90%灌溉勞力及節省9%灌溉水量,夏季高溫影響蔬菜生長,以智慧灌溉系統自動感測到高溫啟動短時噴水,可有效降低溫室內溫度,具克服熱障礙的功用。
桃改場說明,目前研發之設施葉菜栽培技術套組,已分別擴散至北部設施葉菜生產場域9處,擴散面積25公頃。
未來規劃透過智農生態系廠商及桃園市、新竹縣等地方政府合作,推廣設施葉菜智慧灌溉普及應用,並且進一步串接機械化栽培及智慧化管理措施,將研究成果落地運用,協助緩解缺工及因應氣候變遷,並協助產業升級,增加農民收益,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