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展筆記】蘋果與石榴

文/松羽 |2023.08.14
1220觀看次
字級

文/松羽

月前,由德國圖賓根藝術館館長芙麗茲(Nicole Fritz)與圖賓根文化交流協會雷澤(Maximilian Letze)共同策畫的「未來身體:超自然雕塑」於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從中探問科技發展中的人類身體與自然的關係。

其中,丹麥籍藝術家蘭德(Peter Land)以「兩顆被啃食過的蘋果」參展,分別放置在展場的窗台邊與牆角,在藝術與非藝術的界線之間游離,挑戰觀眾對作品的既定印象。事實上,這兩顆蘋果是由海綿、橡膠、顏料等素材做成的雕塑,名為〈時間〉,是蘭德在二○一四年的創作。

我憶起二○一九年,盧森堡藝術家謝素梅(Su-Mei Tse)也在台北市立美術館展出水果。她是以新鮮的石榴在展間的木架上以其被剝開的姿態呈顯,名為〈整個宇宙(石榴)〉,她試圖探討植物與人類的關係。

於此,蘋果的時間與石榴的宇宙,在展間中隔空交會,人類在此端啃食著擬真的指針,又在彼端剝開宇宙,流出鮮紅的汁液。人們啃著時間、剝著宇宙,生長出人類世界,然而蘋果和石榴,她們會不會其實也能長出蘋果時間和石榴宇宙?

偶然耳聞展場工作人員通報窗台邊的〈時間〉被觀眾偷了。觀眾(人類)的身體就此介入了指針的縫隙之中,敞開了時間的虛幻,時間因此在人類的身體經驗中開展,在偷走之中、在啃食之中、在剝開之中……

擬真的指針似乎依然滴答靜聲作響,鮮美的果實隨時間刻度漸次腐朽,在朽去的殘骸之中乍見粒粒分明的種籽,宛如宇宙中不斷膨脹而繁衍的星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