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順因緣】無敵模式的超級瑪利

文/陳則奇 |2023.08.13
5753觀看次
字級
陳則奇(左一)與慧傳法師(左二)、兩位佛光青年合影。圖/佛光文化提供

文/陳則奇(世界佛光青年總團祕書)

看著螢幕上顯示的邀稿函顯示:「二十五周年、四分之一個世紀」,若加上佛光青年團成立前的兩年,眼看我在青年團也快要三十年了。一路走來,雖不是驚天地、泣鬼神,卻也算得上是人海浮沉、隨緣聚散。

時不時有人會問我:「喬治拔,你如何持續留在一個團體這麼久?有沒有什麼祕訣?」我總會回答:「別想太多,勿因人而離開;不忘初心,因果必不負我。」近三十年的歲月,說真的,並不稀罕,各地佛光道場,比我更久的大有人在。發心四、五十年的菩薩,更是比比皆是。

回想我的義工史,不管是大學時期的海外嚕啦啦,或是從德州搬回加州後的佛光山道場,因緣總推著我︱︱未成學員,先學結緣。這麼多年下來,我還真沒有因緣當過學員,不過個人也是很喜歡當工作人員就是了。

事無定性 萬事隨緣

我在一九九四年結識了同修而開始親近西來寺。從香客、信徒,到義工、職事,引領我的不單是慧傳法師的諄諄教導、星雲大師的慈心悲願,更是人間佛教的浩瀚無垠。在一場又一場的活動中,見識到宛若天馬行空的願景、策畫,但又不覺得突兀,似乎本來就該如此。如此也慢慢造就了我「事無定性,萬事隨緣」的行事風格。

參與過的各種佛光青年團活動中,幾乎全部都是在客場。承蒙大眾關愛,活動期間會有青年拿一些問題來交流,我盡量分享,但分享之後也總會提醒,這些是我的想法跟看法,有它特定的時空限制,千萬不要直接套用,要記得依循當地的因緣而有所變化。

兩千年我成為西來寺資訊組的職事,在那個年輕人為道場工作、領道場薪水的風氣尚未開啟的年代,心理調適是必須的,不單是自己的想法,也有著他人的看法,更有著現實的挑戰。肯定不會是前無古人,但應該勉強算得上是佛光青年團裡的開路先鋒之一。

能夠留下來這麼久,不是哪一個人或哪件事所造成的。所謂「菩提心易發,恆常心難持」;難,不是因為菩提心丟失了,更多的是各種各樣因緣流轉,不同境界出現,自然需要有不同因緣來成就。

「喬治拔,你有動過離開的念頭嗎?」說實話,有。諸行無常,人事物總是無時無刻的在流轉、變動,最後的那一根稻草通常並不是忙的本身,而是周遭因緣。我覺得垮不垮,在於值不值得;而值不值得,則在於自己。

覺得值得,自然就會成為開啟了無敵模式的超級瑪利,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最後以從慧傳法師那邊得來,明朝于謙所作的〈詠石灰〉與大家結緣:「千錘百鍊出深山,烈火焚燒莫等閒;粉身碎骨都無怨,留得清白在人間。」

(摘自《菩薩心‧青年力—自利利他的58種態度》,佛光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關於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

為了培育佛教弘法人才、造就德行兼備的時代青年,1996年於馬來西亞舉辦的「國際佛光會第二屆第一次理事會」上,與會大眾鼓掌通過成立佛教青年社團的提案,一個隸屬國際佛光會的國際性青年社團於焉產生(原名「國際佛光會青年總團部」,後改為:國際佛光會世界佛光青年總團)。

現今全球上百個青年分團正在各國家地區發揮極大影響力,且規模持續發展壯大中。佛光青年期盼透過「菩薩的心」與「青年的力」,發揮自利利他、己達達人的精神,將善美的品行帶進校園、將服務熱忱融入社會、將創新公益轉動國際,共同建立人間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