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囡仔
你聽過「水下考古」嗎?是指潛水人員在沉船中尋找寶物的意思嗎?不!水下考古與打撈沉船不能混為一談,水下考古是一種技術,也是一門學問,正式的名稱是「水下考古學」(underwater archaeology),也稱「海洋考古學」(maritime archaeology)或「航海考古學」(nautical archaeology)。
陸地水下 考古區分
水下考古學是一門有趣又嚴肅的學問,利用潛水裝備與海洋探測的科技,藉由調查與發掘淹沒於水下的船隻、遺跡與遺物等,以研究過去人類的歷史與文化。所以,水下考古學基本上是屬於考古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目的及研究的理念與方法,與陸地考古學基本上是一致的。
大約從20世紀中葉開始,有的考古學家已不只在陸地上考古,而擴大到了水下考古新領域,其實在西元紀元以前的希臘與羅馬時代,人類早已開始嘗試利用各種方法,潛入到水底調查,或找尋古代的沉船以及文物。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曾寫到:「人們可以將青銅櫃子垂直沉到水中,潛水人員可以利用其中的空氣潛入水中。」這也就是潛水鐘的原理。在我國古代如《史記》〈秦始皇本紀〉中也提及:「秦始皇帝聽說泗水中有周代的銅鼎,就命令千人潛入到泗水中尋找。」
探測科技 尋水下史
水下文化遺存也具有一些特性,如淹沒於水下的人類文化遺存,所遺存的形式與資訊,代表人類各時期在船舶航行及運用海洋、河湖所發展出的智慧、技術及能力,是重要的文化資產。此外,水下的古代沉船、文物或遺跡,都是「封存」在水底的歷史資料,完整地為後人提供許多有關當時航海、造船、貿易、工藝技術、農工產品,以及歷史事件等方面之訊息,具有重要的價值。
人類對海底一直有很大的好奇心,無論是優美奇幻的水下景緻,或是對水下千奇百怪的生物種別,以及沉船和水下的聚落與城池等,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難怪遠在2000年以前,人們已經在水中發現與打撈古物,只因受限於人類的潛水能力不足,對水下的古代文化遺留還沒有較多的認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