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平台讓企業、織工合作 並回歸使用天然纖維 菲國女織工 助產業轉型永續時尚

編譯/韋士塔  |2023.07.29
2368觀看次
字級

編譯/韋士塔

新冠疫情的相關封鎖措施,致使菲律賓的觀光客人數劇減,相關產業衝擊,包括從事手工紡織的女性;然而,一家位於怡朗省(Iloilo)的新創企業卻化危機為轉機,把經濟成長放緩視為引導傳統產業轉向永續市場的契機。

居住在怡朗省一處村莊的蒂晶(Anisene Tijing),每天一早為家人準備餐點並送孩子們上學後,就步行前往設置在當地的產業合作社,使用傳統的木製手搖紡織機,編織各式各樣的布料。蒂晶20歲時向婆婆學習了傳統的手工織布技巧,目前則在產業合作社兼任管理人員。

蒂晶指出,這所產業合作創立於1991年,目前擁有12台手搖紡織機及約80名女織工;她說:「產業合作社為鄰近地區的女性提供就業機會,讓我們的社區成為女性賦權的社區,我們的丈夫是農民、工人或三輪車司機,我們則靠紡織為家庭做出貢獻,滿足孩子們及生活的需求。」

這些以傳統技藝製造的布料,以鮮豔的色彩、標誌性的方格圖案為特徵。自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期,怡朗省就成為該國的紡織中心,編織工藝也代代相傳。然而,傳統紡織與其他家庭手工業,高度依賴旅遊業,新冠疫情爆發後,這些從業人員難以維持生計,蒂晶所屬的合作社,只能靠縫製口罩與其他個人防護設備勉強度日。

新創公司Panublix在危急時刻適時出現,這家公司的宗旨是創造設計師與手工織工連結的平台,幫助女性織工維持生計,並讓紡織業往永續方向轉型。

創立Panublix的包提斯塔(Noreen Marian Bautista)表示:「我希望幫助怡朗省重新成為菲律賓的紡織重鎮,並推動永續時尚。」該公司的線上平台,讓設計師、消費者、企業能夠與天然紡織纖維生產商、織布業者與服裝製造商連結。

Panublix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創立,倡導使用棉蕉麻等天然材料取代合成聚酯,目前已售出約200公斤以天然纖維製作的產品,並與怡朗省數家產業合作社合作,為將近300名女性提供就業機會。

包提斯塔表示,過去數十年來,菲律賓手搖紡織機紡織品生產商,難以與中國大陸、印度等工業經濟體大規模生產的織物競爭,也導致傳統編織品日益式微,許多產品都開始改用聚酯、尼龍等合成纖維,但合成纖維對環境造成極大的負面衝擊;據專家推算,生產一件聚酯纖維T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5公斤,比生產一件棉質T恤的排放量多3倍。

包提斯塔希望Panublix的成功,能促使更多織工回歸使用天然纖維;菲律賓紡織研究所(PTRI)主任埃倫巴(Celia Elumba)表示,當局正透過各項措施支持傳統紡織文化,促進紡織領域研發,讓菲律賓擁有最時尚的手工紡織生態系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