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以呈現中國佛教四大譯師第一的鳩摩羅什生平故事為主的電影「大譯家」,劇本已通過北京主管機構審查,獲得拍攝許可,進入前期籌備階段。
據《香港佛教新聞》報導,電影「大譯家」還原鳩摩羅什大師(西元三四四至四一三年)生活的歷史環境,及古龜茲國輝煌文化,並從著名的龜茲歌舞提高藝術文化觀賞性。該片編劇製片人及導演,都是大乘佛教信徒,透過這部影片,一方面發揚大乘佛教核心意義,一方面向鳩摩羅什致敬。在演出人員中,將優先招募佛教徒演員參與。
畢生弘法譯經、不計犧牲自身與王權妥協的鳩摩羅什大師,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師(還有真諦、玄奘、不空等人)之一,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影響力。他以輝煌的成就名列四大譯師之首,雖然歷經坎坷,但弘法信念堅定不移,當他終於東行到當時中原文化中心長安城(約西元三八四年),即開始大乘經典的翻譯工作,設計了翻譯學工作流程,開啟意譯的翻譯原則,對佛經的白話翻譯致力推動,一改過去滯文格義的現象,其辭理圓通,使中土誦習者易於接受理解,開闢日後宗派義海,其弟子多達三千人。
由於他精通中、竺語言,學養深厚,其翻譯順暢又圓融傳述文義,深受世人讚歎,至今仍廣為流傳,佛教徒日常課誦的《法華經》、《金剛經》、《維摩經》、《大智度論》等,都是羅什大師偉大的翻譯創作,《梵網經》令大乘戒法在中國廣為傳播,《十誦律》則提供研究律學重要典籍根據。
鳩摩羅什大師還將大乘佛教的精神,廣為在中華及日本、韓國等太平洋地區弘傳,大乘佛教並成為中國佛教立宗根本,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等慈悲為懷、普度眾生的大乘情懷,也家喻戶曉,東傳到日本、韓國後,華嚴、法華成為該國佛教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