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風車劇團《順風耳的新香爐》明(28日)起一連三天將在城市舞台演出。圖/紙風車劇團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紙風車劇團《順風耳的新香爐》明(28日)起一連三天將在城市舞台演出,這齣改編自台灣兒童文學作家李潼的同名劇作,從順風耳尋找香爐的奇幻旅程,帶孩子看見面對挫折與自我挑戰的勇氣。在今年全新的重製版本中,還特別打造6公尺高的「千里眼」、「順風耳」,在舞台上大戰哼哈二將。
台北市藝文推廣處處長林信耀表示:「在城市舞台40周年,劇場重新啓用,由紙風車演出平安大戲《順風耳的新香爐》,別具意義,同時也是吉利的象徵。」
《順風耳的新香爐》經過2020年紙風車倉庫的大火,所有舞台布景、道具化為烏有。因此,今年《順風耳的新香爐》再創,舞台布景、道具全部重新製作,音樂、服裝也再做提升。製作人任建誠表示:「所有的創作都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發展調整,製作品質必須精進才能吸引觀眾,讓孩子與家長能夠暫離手遊及網路。」
故事中當順風耳恢復神力,與千里眼一起大戰玉皇大帝的使者「哼哈二將」時,今年特別製作6公尺高的千里眼與順風耳,並搭配動畫與劇場特效,讓小朋友感受順風耳恢復神力的驚喜。總編導李永豐指出:「這次全部重新製作,不僅視覺跟音樂做調整,在劇情上也都會做創新,才有辦法更接近現代孩子的語言,而不斷創新都是紙風車一直以來的目標。」
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李遠(小野)表示:「2000年的時候,我也想改編李潼的《再見天人菊》,結果沒有改成,2004年他就走了,這次紙風車可以改編演出李潼的作品,算是完成了心中的遺憾。」
紙風車劇團自2017年起,透過「紙風車藝術待用券」計畫落實藝術平權,每次售票演出都會邀請平時較無機會進劇場的孩子來看演出,紙風車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敏宜說:「今年《順風耳的新香爐》規畫700張藝術待用券的座位,數量和之前演出相比多達2倍以上,目的就是希望在疫情解封的時刻,可以給予更多孩子進劇場看戲的機會,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