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希望基金會22日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辦捐髮活動,共有91名大、小朋友一同參與。黃小妹(前排左三)、郭小弟(前排中)。圖/余承翰
【本報台北訊】「可以幫助他們(指癌友)我很開心。」今年9歲的黃小妹童言童語地說。
曾經罹癌的她,22日在癌症希望基金會舉辦的「2023首望相助 希望從頭開始」百人捐髮活動中,捐出自己留長超過一年的頭髮。
黃小妹在一歲時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母親說,當時年紀太小,黃小妹並不知道自己曾經罹癌,只知道小時候有一段時間住院。罹病期間,黃小妹也歷經掉髮,故媽媽鼓勵她留長頭髮,幫助更多有相同經歷的癌友。
12歲的郭小弟是帥氣的運動男孩,為了這次捐髮,小二時就開始把頭髮留長,至今已經國一,期間歷經新冠疫情、捐髮活動暫停,他索性繼續留髮,此次捐出的頭髮長達67公分。
他笑說,留長頭髮走在路上一度被認成女生,每天洗髮、吹頭髮又是一場苦戰,短時間內暫時不想再捐。本身也參與捐髮的郭小弟母親說,自己還會再響應活動,會鼓勵兒子但也尊重其意願。
「2023首望相助 希望從頭開始」百人捐髮活動台北場共有91名捐髮者捐出30公分以上的長髮。癌症希望基金會董事邱秀渝表示,外貌的巨變常讓癌友沮喪、畏懼面對世界,捐髮行動邁入第21年,累積將近22萬束髮束,堆疊起來可達117座台北101的高度。
癌症希望基金會22日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辦捐髮活動,共有91人報名參與,現場並提供幾頂募髮製成的假髮,讓小朋友嘗試為假髮做造型。圖/余承翰
她指出,台灣每年有將近10萬人因癌症治療而掉髮,除了化學治療,乳癌的荷爾蒙療法等,也會造成落髮。今年捐髮活動共舉辦北、中、南3場,累計近200名捐髮者的愛心,年齡橫跨4到59歲,其中不乏曾經罹癌的病友;捐髮者不畏天氣炎熱,還要承受他人質疑的眼光,令人敬佩。
活動主持人楊月娥則說,自己的女兒小蓁也曾罹癌,雖然落髮情形不是非常嚴重,但在水槽中看到女兒掉落的頭髮,仍會將其撿起端詳,心中充滿不捨。
身邊有些罹癌朋友發現,原本是直髮,新長出的頭髮卻是捲髮,「這象徵了重生,迎向癌後新生活。」
癌症希望基金會指出,這些髮束還需要後續處理才能成為可使用的假髮,每頂假髮處理費用大約3500元;真髮製成的假髮比起尼龍製造的假髮,更透氣、也更柔軟,癌友治療時頭皮也常出現狀況,真髮做成的假髮能讓癌友比戴尼龍製假髮更舒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