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野生動物 人類暫停是良方 編譯/潘楠慕 |2023.07.23 語音朗讀 663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新冠疫情封鎖期間,日本奈良的鹿在空蕩的大街上閒晃。圖/美聯社土耳其通傑利省在2020年4月因新冠疫情封鎖,原本棲息在山上的山羊跑到鎮上悠哉吃草。圖/法新社美國賓州防疫封鎖時,水牛四處漫步。圖/美聯社以色列特拉維夫2020年4月因為疫情封鎖,豺狼在當地一座公園遊蕩。圖/美聯社一向交通繁忙的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在2020年封鎖期間不見頻繁往來的輪船,只見海豚悠遊。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2020年初,當人們因新冠疫情封鎖措施足不出戶時,義大利街道上出現悠閒遊蕩的熊隻,美洲獅在加州城市的街頭徘徊,山羊接管了威爾斯的城鎮。現在,一項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追蹤世界各地約40種陸生哺乳動物的大型研究證實,許多動物在沒有人類干擾的情況下,漫遊的範圍更廣,生活更自在。荷蘭奈美恩大學生態學家塔克(Marlee Tucker)說:「這項研究證實,人類活動對動物行為產生重大影響。」生態學家指出,其他生物對人類的存在極為敏感,當人類不打擾牠們時,野生動物的行為模式會迅速轉變;研究成果也揭示了在疫情結束後保護野生動物的新方法:當人類活動放緩,即科學家稱之為「人類暫停」(anthropause)的短暫時期,對野生動物來說是一種有益的解脫。2020年之前的幾年裡,世界各地數十名科學家在大象、長頸鹿、熊、鹿、獅子等動物身上安裝追蹤項圈,這些數據卻意外成為了解新冠危機對動物的影響的資料;當新冠病毒開始席捲全球,塔克聯絡這些研究人員,因為她知道,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機會」。塔克的團隊從2300隻陸生哺乳動物收集GPS座標數據並加以分析,他們發現,疫情爆發後許多動物活動範圍擴大,在防疫封鎖令最嚴格的地區,野生動物的移動距離延長了73%。其中的「冒險王」是義大利阿爾卑斯山的棕熊,牠們在特倫托市周邊突襲雞舍、掠奪垃圾桶,甚至長驅直入村莊中心。加州的美洲獅通常也不太敢進入人口稠密區,但在舊金山灣區封鎖期間,這些大貓逐漸靠近市區,有時直接在市區漫步。由於人類活動減少,這些動物逐漸靠近往日熙熙攘攘的街道,尋找食物和其他資源。對許多物種來說,人類的遠離顯然是一大福音,例如佛羅里達州、希臘札金索斯島上的海龜,數量似乎都在海灘遊客退去後快速攀升。但生態系統很複雜,人類無論有意或無意,都會產生影響。在大西洋果夫島推動清除入侵老鼠以保護海鳥的研究人員,被迫在疫情期間延後這項計畫,無法保護海鳥;瑞典大卡爾斯島因遊客止步,導致白尾鷹比前一年增加7倍,這對猛禽雖是好事,但對名為「崖海鴉」(common murre)的海鳥不利,因為老鷹喜歡騷擾牠們,人類的存在反而有助於保護崖海鴉免受大型鳥類侵害。新冠防疫封鎖帶來的另一個啟示,是有時候需要給野生動物更多空間。塔克指出,在動物遷徙或繁殖季節關閉海灘或森林,可能會是不錯的辦法,讓動物不受打擾,「我們只需在每年特定一段時間內改變行為即可」。與野生動物共存的良策之一,尤其是可能對人類造成傷害的野生動物,就是加以明確的隔離。 前一篇文章 日落而作日出而息 酷熱改變農務傳統 下一篇文章 跟人類一樣 海豚媽媽會說兒語 熱門新聞 01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2025.08.1702陳英俊 春風化雨途中法律助人2025.08.1603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2025.08.1704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⑭2025.08.1705飛天小龍蝦 不是蜂鳥 是天蛾2025.08.1706台灣醫療外交 傳承愛與責任2025.08.1607星雲大師全集⑲【佛教管理學②】佛法的管理法⑬2025.08.1608新竹.五峰 原鄉祕境湧風雲 矮靈夜祭傳古韻2025.08.1809普中好苗子校友獻卡片 感謝星雲大師裁培2025.08.1810增電網韌性 啟動電纜地下化規畫2025.08.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啃石頭維生 太空長征糧食有解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獨特形象招財 長崎短尾貓帶動觀光 作者其他文章啃石頭維生 太空長征糧食有解超新星爆炸 害地球物種大滅絕挑戰你我認知 超級地球數量超預期倫敦博物館首創 館藏品隨你摸荷蘭創意魚門鈴 幫助魚群洄游獨特形象招財 長崎短尾貓帶動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