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受朋友邀請參加一個社團活動,那是學唱台語詩的課堂,四處都是叔伯爺奶,我本來參加意願不高,可是朋友搬出一套說詞:「你來了會更有活力,除了你喜歡詩歌詞賦,在這兒你也會覺得自己很年輕,因為同學都六十、七十了,你才五十歲,這個地方每個人都會把你當小妹呢!」朋友是社工,他很可能對叔伯爺奶說:「人生七十才開始,你們還年輕!」這種雙贏的說詞有益招生。
果然,這兒的同學個個返老返童,把芝麻綠豆大的事辦得很認真,一位處長級的伯伯當班長,自動印講義給同學,收費和交稿都依公文程序,遇特別節日一定發動聚餐,送禮收錢、投票表決公正不阿,我有時覺得他們小題大作,搞得繁瑣極了,我向朋友表示想退出,朋友又有一套說詞:「你的同學不乏來自機關單位的,曾經身經百戰日理萬機,現在回歸純樸,偶爾寶刀出鞘,是回味一下往日風光,他們很重視這個團體,沒有利害關係,表現的是最真誠可愛的一面。」
可不是?我老爸要不是走不動了,他也會來參加的,剛退休時,熱中同鄉會,享受那一屋子人聽他說話的感覺,家裡的臥房還買了辦公桌,每天總要上去坐坐寫寫,仿彿還在批閱公文。看他那麼享受辦公的滋味,我有點了然於心;人都是受習慣控制的,從小師長就告誡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了好的生活習慣才有好的身心狀況,有好的身心狀況才有好人緣,有好人緣才有好的人生際遇。」過去讓你愉快的習慣會把你拉回那個情境,重溫美好的感覺。
我檢討自己為什麼對繁文褥節不耐,可能是我的社團太多了,這一攤、那一攤忙得團團轉,經過思考,我決定精實一下我的社交活動,用認真的心情對待,即便是應酬,也以善意為出發點,到老人社團插花的任務,我更樂於參加,那是我的生涯裡難得的一個角色,希望大家有這種思考,讓不快樂的老人少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