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招弟
母親大字不識一個,但無損她的明白事理;一輩子清貧,但無礙她的悲天憫人;雖羸弱卑微,但無懼仗勢欺人的惡勢力。母親的生命短暫如煙花,但恰如其分詮釋了每個角色:是孝順外婆的好女兒、是照顧妹妹的好姊姊、是「嫁雞隨雞」的賢內助、是寬嚴並濟的母親、是跟得上時代腳步的農婦……
農作好手的母親一向「不恥上問」,所種瓜果鮮筍乃成市場搶手貨。當故鄉風行棗樹時,母親立即跟上腳步,和外婆從栽種、接枝、固定支架、篩選果粒、修剪施肥、採收等皆親力親為,棗樹則以纍纍果實作為回報。當我納悶十來顆棗果何以梳理成兩三顆時,寡於言教的母親說了:「有捨才有得,貪多會嚼不爛啊」,是我至今受益的座右銘。
母親早慧獨立,視不公不義如寇讎;洽公被刁難會據理力爭;雖終年為打工掙錢奔波,但樂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也沒說過苦字;但腳踏車是她的罩門,我不忍她長途跋涉疲累,常使出不孝激將招數,但她依然靠雙腳走天下。
母親以尊敬長輩、友愛手足、善待鄰里潛移默化兒女。在三餐不繼時,仍對「更需要者」傾囊相助的火炬,醞釀出我們回饋鄉里,籌組慈善團體的動力。當鄰里將「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冠冕加諸我們身上時,相信天上的母親會微笑才對。
細數過往,母親以生命呵護曾垂危的我,而我僅在她出事那年母親節幫她洗了次頭、同一年以「陳誠獎學金」送了夜市手提包而已。在我們羽翼初豐欲報親恩時,竟被一個粗心的司機撞碎所有美夢,「子欲養親不在」的痛從此盤踞姊弟七人心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