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雜論】孝文帝尊老

文/嚴陽 |2023.06.28
952觀看次
字級

文/嚴陽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對於老年人十分尊重。

司馬光《資治通鑒‧齊記六》中有這樣的記載:

齊明帝建武二年(四九六),孝文帝詔令國都附近七十歲以上者,於暮春之時到京師舉行養老之禮。三月初三,孝文帝在華林園宴請群臣,以及貴族中退休的老年人和士中的老者,並下達詔令:貴族退休的老人,黃髮高壽者,給予中散大夫、郡守的名譽職位;六十歲以上者,給予給事中、縣令的名譽職位。士中的老者,則直接給予郡、縣的虛職,分別賞賜以鳩鳥為飾的玉仗和衣裳。

南北朝時期的平均壽命只有四十歲上下,所以,六十歲乃至七十歲以上的人,都可算是高壽了。對於這樣年歲的人,孝文帝為他們舉行了國家級別的「養老之禮」:授予名譽職位,並以若干實物表達對他們尊重和關心。

在高度重視「門閥」的北魏,官員的選拔,更多著眼於世族大家子弟,孝文帝格外尊重貴族與士人中的老年人,順理成章。但不久後,孝文帝還發布了另一道詔令:各州的中正(負責評議人物的官員)各自舉荐本鄉有德行而為鄉人所尊重者,年齡在五十歲以上而家境貧寒者,授以令、長之職。亦即家境貧寒,但有德行、富民望的老年人,也在朝廷任用之列。

孝文帝的尊老,尤其是他對非世族大家老年人的尊重有些特別,並非簡單地給予名譽職位或是賞賜實物,而是授以他們一定的實職。由此可見,他認為此類有德行、有名望的老年人,在國家治理過程中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他們擁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又有良好的道德以及影響力,對國家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應該好好珍惜與利用。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魏是游牧民族鮮卑人建立的國家,身為異族的孝文帝卻對漢文化情有獨鍾。執政的那些年,他對北魏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而其中全方位的漢化,在一般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中十分罕見:他不僅把都城從平城(今山西大同)遷到了洛陽,規定朝廷命官都必須穿漢服、說漢語、改漢姓、與漢族通婚,且積極學習漢族典章制度、大力興辦學校,以及恢復漢族禮樂制度,儒家的「忠孝文化」,更被提高到了非同尋常的高度。而他的謚號「孝文」,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儒家「孝文化」對他的影響。

不論達官貴人甚至皇帝,終有一天也會老去,然而無論是誰,都希望自己老去時能夠被人善待──老有所養是一方面,能夠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繼續為國家和社會奉獻,則是另一方面。從國家層面而言,給予老年人必要的尊重,讓他們繼續為社會奉獻餘熱,或許是更好的敬老方式。就這一點來說,北魏孝文帝可說為我們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