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端午需忌口 吃粽小心腸阻塞

陳玲芳 |2023.06.20
719觀看次
字級
醫師提醒,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病的銀髮族群,應少吃粽子或忌口。圖/記者張睿杰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端午佳節,往往少不了「粽子」這項應景美食,許多長者在佳節期間,更是以粽子為每餐主食,幾天下來導致腸胃科門診求診者增加。醫師分享案例,提醒長者,端午節要忌口,尤其吃粽應知所節制,以免引發腸阻塞,嚴重者還可能併發敗血症。

陳爺爺連續三天都以粽子代替每餐米飯,導致腹脹疼痛,甚至連續六天都無法排便,吃了軟便劑也不見改善,遂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急診醫師問診了解陳爺爺近日飲食情況與過去病史後,便將轉診至肝膽胃腸科,龔子翔醫師透過腹部X光與電腦斷層發現陳爺爺有腸阻塞的情況,因此給予內科藥物治療,五天後陳爺爺腸蠕動恢復正常,順利出院。

台北慈濟醫院肝膽胃腸科醫師龔子翔分享案例指出,76歲陳爺爺,本身有糖尿病史,曾經因攝護腺癌接受放射線治療,但因副作用造成慢性便秘,需要長期服用軟便劑協助排便。

龔子翔表示,每年端午連假過後,門診總會增加許多因腸胃不適而就診的案例,其中以年長者居多。原因在於隨著年紀慢慢增長,長者的腸胃機能會逐漸退化,包括腸胃道的蠕動變慢、消化液的分泌減少等等,導致消化與吸收不良,進而導致腸阻塞。

龔子翔醫師表示,每年端午連假過後,門診總會增加許多因腸胃不適而就診的案例,其中以年長者居多。圖/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腸阻塞」指的是食物與水分無法通過小腸進到大腸,因而鬱積於小腸,導致小腸脹大,出現疼痛、嘔吐、腹脹與便祕四項臨床表徵。一般可透過內科藥物治療達到改善。但若是沒有及早發現被治療,小腸內累積的過多腸液會使腸黏膜屏障受損,腸道內的細菌會穿過屏障侵襲正常無菌組織和器官,此時便很有可能產生腸穿孔、腹膜炎與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

龔子翔說,無論南粽、北粽或鹼粽,其主要食材都是糯米,糯米本身纖維含量少,且烹煮後會產生膠質,吸水率強、黏性極高,對年長者而言,腸胃負擔頗大。建議年長者,若是想應景吃粽子,在食材、分量及沾醬上,都需要特別注意。

龔子翔提醒,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以及慢性腎臟病的銀髮族群,應少吃粽子或忌口。此外,也建議民眾,應秉持高纖、低糖、低油、低鹽的「一高三低」飲食原則,搭配川燙的深綠蔬菜,維持營養均衡。餐後也要記得進行適當的運動,如快走、慢跑、踩腳踏車等,消耗熱量的同時,也有益心血管系統健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