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持續飆漲 非操之在我 不確實反映 會有通膨預期心理 對長期物價穩定 有負面影響 使人心浮動
新內閣昨天第一次舉行院會,通過多項重要方案,對外界關注的油電價,閣揆劉兆玄表示,漲幅將在六月一日宣布,朝野立委都有人嗆聲,說如果一次漲太多,就算自己人,也絕不護航。
國際油價已經飆破一百三十五美元,這不是操之在我的問題,因為台灣沒有生產原油,必須輸入,如果立委還不願「一次漲太多」,這種「為民喉舌」恐昧於事實。
政府的確有平衡物價責任,應負擔部分漲幅,不能全數轉嫁人民,但如果國際原油價格繼續漲,不合理反映成本,及秉持使用者付費原則,又會產生另一輪通膨預期心理,使社會人心更浮動。
能源短缺是全球現象,如實反映油價才能「感覺痛」,才會節約,否則享受低廉油價,形成浪費,也違反節能、減碳原則,對長期物價的穩定有負面影響;而且,台灣目前油價是亞洲四小龍最低的,電價僅略高於南韓,所以還算是合理的漲幅,可以充分反映市場機制。
油價不漲或不漲太多,就如同地震、水庫累積壓力,遲早會爆發、潰堤,防堵絕對不如疏導,所以,立委不要見樹不見林了,應監督的不是漲太多,而是政府要如何拚經濟,以彌補油價上漲及因此而來的高物價時代。
馬總統已表示,未來一百天最重要幾件事,包括成立稅改委員會,推出兩岸直航和大陸觀光客來台
;新內閣也強調,要加強地方建設、擴大內需,以穩定物價。
調漲油電會影響總體經濟的成長,而擴大內需及引進大陸觀光客,將可活絡經濟,有正面影響,加加減減,物價會略微上升,只要行政院做好配套,應可把衝擊降到最低。
在兩岸直航和大陸觀光客來台方面,中共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已回應,表示在兩岸新形勢下,將更努力推動兩岸直接三通,更努力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這點在昨天的股市已反應,是政府拚經濟的開始。
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百姓維持水電、食物等最基本的生活,讓所得在全體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窮苦人,得到最基本保障。也許我們的水電費是亞洲國家最便宜的,使用者付費也是合理的原則,但當政府讓低收入窮人不易生存下去,仍是失敗的政府。
此外,台灣已是M型化社會,但目前的稅制卻不公平,包括薪資收入、物價水準等的平均數,並不能真實反映窮貧人民的生活,因此,馬上成立稅改委員會,研究修正相關稅務法令,讓高所得者多繳稅、低所得者少繳或減免,是刻不容緩的。
陳悟我(新竹市/研究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