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去年登革熱疫情延燒,多人不治,造成人心惶恐。根據最新一期科學雜誌「自然」披露,台灣科學家從實驗鼠實驗結果,已能解釋為何藉由蚊蟲傳染的登革熱,於二度感染時會引發致命後果。這項發現開啟了令人鼓舞的探索治療人類新途徑。
為何二次感染登革熱會引發導致內出血,且可能惡化成危及性命的登革休克症候群,如此嚴重症狀仍不清楚。其中一個已知因素是部分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即免疫細胞釋出細胞激素(cytokines),狂亂的細胞激素引發組織發炎。
由台灣國立陽明大學專家謝世良主持的研究表示,細胞激素風暴係登革熱病毒和免疫細胞上名為CLEC5A分子互動引發的。
研究團隊對實驗室老鼠進行試驗,利用抗體干擾登革熱病毒與CLEC5A分子間的接觸,結果發現可防止發炎,但不會妨礙其餘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正常運作。研究顯示,五成使用該抗體治療的老鼠能擺脫病毒肆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