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學校是近十年來環境保護教育推廣的策略,目前國內已積極推展,各縣市教育局甚至還列入學校評鑑。
學校針對各種議題的教學活動實在很多,包括生命、人權、性別平等、資訊、情緒、技藝、生涯發展等教育,「尊重」與「關懷」是這些教育的精髓,然而尊重與關懷是靠實際體驗,口語傳授很難達到成效,而且如果學生觀念、態度正確,便容易融會通達,所以要將綠色意識融入學校教育,應找出共通之處,才能事半功倍。
前經濟、財政部長李國鼎,於民國七十年因應現代社會倡議群己關係的「第六倫」觀念,美國生態保育之父李奧波在十年前的《沙郡年記》中提到「土地倫理」:「土地倫理是要把人類在共同體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現的角色,變成這個共同體中的平等的一員和公民。它暗含著對每個成員的尊敬,也包括對這個共同體本身的尊敬。」
筆者認為,由於地球暖化,目前節能減碳是世人關注的重要議題,可將熱愛、尊敬、關懷土地的「土地倫理」視為「第七倫」,教師透過教學導引學生深層思考,除了建立憂患意識外,並將綠色意識落實日常生活中,如此才能建立綠色學校。
官志隆(嘉義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