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總統馬英九昨天在就職演說中,提出兩岸在國際社會「和解休兵」的呼籲,而北大教授彭真懷前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刊出文章,建議凍結兩岸外交現狀,似乎透露春江水暖鴨先知的訊息。
彭真懷主張,讓台灣和現有邦交國發展外交關係,「中國不再挖牆角,以維護台灣尊嚴,阻絕外人漁翁得利」。
彭真懷是中國地方政府研究院的院長,此文內容應非個人意見,且他投書新加坡媒體,也不無利用第三地放氣球,試探兩岸民意及國際動向。
「博鰲論壇」的胡蕭會已顯示中共變得更有彈性。擱置政治爭議,兩岸之間難以跨越的冰山,似乎就要融化;擱置主權爭議,外交休兵也似乎彈指可及,但台灣今年再度向世界衛生組織(WHA)叩關失敗。
馬英九曾在美國演講說「不要逼反了台灣人」,彭真懷對此表示「值得深思」,他認為,大陸「應當有誠意、耐心,體察台灣人在特殊歷史條件下形成的心態」,並建議大陸當局發表聲明,表明根據WHA的人道主義性質,認真考慮台灣同胞的關切,通過海基、海協兩會妥善做「個案處理」。
台灣明年再向WHA叩關,結果如何拭目以待,但「理解台灣民心,可化解台灣人對大陸產生的隔閡」的想法,顯示大陸開始正視台灣民意,不再一意孤行,也是大陸趨向民主的「好的開始」。
不過,中共若要外交休兵,不應只有官方作為。日前台灣旅行團到日本,飯店掛出中華民國國旗,遭大陸團嗆聲,要求取下,雖然台灣領隊大聲駁斥,維護了台灣的尊嚴,但類似事件在全球都曾發生,大陸民眾的行為也讓台灣人相當反感。
須知,台灣人是在青天白日國旗下長大,儘管統獨立場不同,在海外遇到國旗被扯、被拉,都無法忍受,必會挺身維護。
因此,大陸當局必須教育人民「理解台灣民心、體察台灣人的特殊歷史條件」,否則民間對台灣窮凶惡極,必然也會招致反感,抵銷了官方外交休兵的善意。
沃冬寧(台中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