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署回應立委質疑,表示計畫是讓有興趣轉入半導體業的運動員,能在兩年內獲得快速培訓機會,進而成為初級工程師或是管理層,並非只是單純提供技術員的職缺。圖/體育署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體育署近日宣布啟動「輔導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卻被體育界人士砲轟是「騙局」、浪費人才,教育部長潘文忠今天表示,體育署一向以多元管道來協助願動選手規畫未來,未來將聽取一些過來人的經驗,讓績優運動手後可以繼續發展職涯。
行政院在107年核定「優秀運動選手輔導方案」,其中就業扶植計畫包括推動民間團體聘用績優運動選手,體育署也委託高雄大學辦理「輔導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並獲得日月光、華泰電子、穎崴科技、國巨、台虹科技參與培訓計畫,原訂每梯次將開放35職缺供運動員就業,這5家企業在第一梯次就已經開出55個職缺,展現對於運動員的求才若渴。
潘文忠回應說,體育署一向以多元管道協助選手規畫職涯,有些人轉任跟原本運動專長相關的教練或去體育事業工作,但也有些人去企業工作。「輔導績優運動選手從事半導體產業人才培訓先導實施計畫」在推動過程,將聽取更多選手及過來人的意見後,讓績優運動選手退休後仍可繼續發展職涯。
體育署競技運動組副組長戴琬琳則表示,這次計畫是要幫助有興趣轉入半導體業的運動員,能在兩年內獲得快速培訓機會,進而成為初級工程師或是管理層,並非只是單純提供技術員的職缺。
對於該計畫遭到體育界人士批評,讓績優選手應聘高中職畢業生就能錄取的技術員,有浪費人才的疑慮,戴琬琳指出,這項計畫是採取「先聘後訓」形式,讓運動員能在保證就業後邊工作邊培訓,且將納為初級工程師或是管理層的兩年快速培訓對象,比一般應聘進入的技術員,獲得更快爭取進階職務的機會。
至於立委質疑若體育署只是協助媒合,為何還需要投入超過1478萬的預算?戴婉琳解釋這筆預算分為3期、6年使用,除了作為高雄大學執行計畫的行政經費,也將提供進入半導體業就業的運動員進修的課程,另外也將設有關懷、輔導、諮詢等機制,協助運動員在轉職過程能更加順利。
戴婉琳指出,過去體育署輔導選手就業大多是往運動教練、師資或運動產業方向,這次與半導體業合作主要是希望協助職涯想要多元發展的運動員,能夠獲得不同的就職管道,未來這項計畫也會持續廣納各方意見,並聽取運動選手對於職涯發展的回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