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da
圖/Ada
文/Ada
民國四、五十年代,小學音樂課本裡有一首很紅的童謠「木瓜歌」。
「木瓜樹木瓜果,木瓜長的像人頭,樹下小狗在看守,不要看沒人偷,我們家木瓜多。」看著木瓜樹長大的鄉下孩子,對高聳且結實累累的它並不陌生。院子圍牆邊、菜園角落裡,雞舍豬圈旁,到處都看得到容易種養的木瓜樹。但它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長得很高。
「木瓜樹木瓜高,木瓜成熟味道好,弟弟伸手向我要,手太短採不到,長竹竿才能到。」在以前物資缺乏的年代,身材矮小的孩子們為了吃到成熟美味的木瓜果,可是使盡了絕招。爬牆、疊羅漢、搬凳子、撐竹竿,得很努力才搆得到高聳的目標。這想盡辦法得來的美食,總是格外甘甜。歌詞裡小土狗的看家護主,手足間的愛護提攜,句句有畫面。
隨著農業科技的進步,改良品種後的木瓜樹不再高不可攀,成熟的瓜果多數伸手可及,享用果實無須再引頸期盼。那種我們五年級生兒時的童趣,幾乎也隨著木瓜歌走入歷史。感慨望著腰際結果豐碩的木瓜樹,獨自哼著孩子們陌生的〈木瓜歌〉,獨享那童趣滿滿的兒時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