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基金會舉辦研討會,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呼籲明天上任的新政府,教育不要再大幅改革,及建立教育品質管制的機制。
筆者贊成李家教授的主張。十多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呈現議題多元、速度超飆的特點,造成許多後遺症,舉凡建構式數學、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方式與一綱多本教科書政策等教育議題,大都跟「高速」教改有關。
「教改是一針一線的細縫密補,不能大刀闊斧、操之過急,否則肯定吃緊弄破碗」,這是教育界共同的想法,教改十年,補習班成長十倍,家長不放心、學生不開心、老師不安心,都是亂揮教改「大刀」的惡果,絕不能再讓噩夢重現。
其次,教育品質管制真的很重要,但現在學校的品管機制「有等於沒有」,只要年紀長一歲就自動升級,國小和國中不論程度如何也都可畢業,難怪會出現小四生不會加法、小五生不會減法、高工電機科學生不會分數加減,很多國中生不會英文的怪現象,當務之急是建立「補救計畫」與「品管機制」解決。
此外,在教改的風潮下,教育界成了「一言堂」,沒有人敢對教改的內容、方式和速度提出質疑,因為會被批評是保守、守舊或反改革,但以建構式數學為例,推動之初,反對者沒人敢出面質疑,推動失敗後,也不見贊成者出面說句公道話。
持平而論,建構式數學沒那麼好,但也沒那麼壞,但「一面倒」的輿情現象,比建構式數學推動失敗更可怕。所以,教育工作者應該勇於質疑不當的教改政策,與其等到推動失敗再檢討、批評,不如事前先提供建言。
新政府明天上任,筆者以教育工作者身分,期盼新政府的教改政策能細縫密補、不要大刀闊斧,並立即建立基層中小學校適當的品管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