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首創「台灣永續農業聯隊」,透過各界力量推廣優質農產品。圖/縣府提供
【記者羅智華屏東報導】為突破外銷通路及農產產銷問題,屏東縣府首創「台灣永續農業聯隊」,跨界結合屏東農業國際運銷公司、友達永續基金會,以口罩國家隊概念,與農友逗陣打拼。縣長周春米表示,未來將以市場需求為生產導向,為國際市場客製化生產,提升農產競爭力。
農業處指出,過去農民生產都是種什麼賣什麼,或一窩蜂跟風種植,常會發生供需失衡、價格跌宕情形,外銷也常有果品規格不符國際市場需求情況發生,台灣永續農業聯隊就是透過契作、在地陪伴及老農扶植小農的模式,輔導整合農民的種植技術,設定目標市場商品化、規格化需求,再灌注農產業企業的經營思維,也可避免過度倚重單一市場風險。
周春米表示,面對全球糧食危機,農業是一個國家的根本產業,但傳統慣行農法卻面臨氣候變遷、人口老化、環境永續等問題。友達、台屏農公司等產官學界善盡企業社會責任、關懷農業,除了解決盛產滯銷農物問題外,同時透過和農會、農產運銷合作,在屏東組成「台灣永續農業聯隊」,期盼藉此協助農民,提升產銷間合理的公平交易,透過各界力量,把優質農產品推廣出去。
而面對國際水果市場,各國皆有不同市場特性及進口規範,台灣農產要在國外市場佔有一席之地,須先釐清當前台灣農產外銷的問題與機會。台灣永續農業聯隊希望經由彼此聯繫交流,在生產、加工、行銷等方面提升在地農業,打破現行農業生產困境,提升國際競爭力。
以果品為例,東北亞國家市場喜歡中小型的果品,台灣鳳梨現正進入盛產期,鄰近的日本需求希望是一箱8粒包裝10公斤重,平均1粒1.1至1.25公斤左右,台灣永續農業聯隊就可以為日本市場量身打造,接受度更高。
縣府希望未來帶動更多農友、企業加入台灣永續農業聯隊,透過跨界合作,農民不再是單打獨鬥,而是建立穩定品質、產量和作業標準,成為穩定農業發展的力量,支持台灣農業前進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