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偽劣藥品充斥 專家提三種辨識方法

林奕榮 |2023.05.08
652觀看次
字級
非洲許多國家充斥「偽劣藥」,對民眾健康及生命構成重大威脅。圖/取自The Conversation網站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非洲地區許多藥物並非在專業的藥局販售,而是在街頭就能向小販購買,尤其是最常服用的止痛藥、抗生素、抗瘧疾藥物或減肥藥;這些產品沒有包裝或說明書,無法得知成分或劑量使用說明,帶有極大風險,輕者或許是沒有治療效果,嚴重的話可能對健康甚至生命造成危害。

這種「偽劣藥」(substandard and falsified medicines)蓄意偽造或貼錯標籤,無法通過藥品監管機構批准。南非茨瓦尼科技大學(TUT)的非洲製藥及生技發展(PBA2)研究平台主席卡特利利(David R. Katerere)表示,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偽劣藥問題相當嚴重,某些地區市面上的抗瘧疾藥高達88.4%是假藥。在撒哈拉以南非洲,這類無效藥物每年導致近16萬人死於瘧疾。

其他的調查顯示,全世界每年因服用偽劣藥而死亡的兒童已超過250,000名。2022年,因服用偽劣止咳糖漿或止痛糖漿而死亡的兒童多達300名。

非洲國家的政府已意識到這個問題的嚴重性,並開始加強監管。一些國家要求藥劑師接受培訓,以進一步了解此類藥物,避免偽劣藥滲入藥物供應鏈,並與患者分享相關訊息。此外,當局也開始教育患者,讓他們學習如何檢查藥品的有效期和其他識別標記。

卡特利利則提出三項建議,有助識別偽劣藥品。首先,需要服用藥物時,應在合法的地點購買,包括有執照的零售店、藥房和藥局。這些地方的藥劑師受過訓練,也必須承擔法律和道德責任。

第二項建議是仔細檢查藥品,合格的藥物外包裝應該標有產品名稱、製造商詳細信息及其有效期限。此外,購買藥物時也可以檢查批號,這可用來追踪產品的製造時間和地點。

第三項建議是確保藥品完好無損,色澤一致,沒有出現斑點、碎屑甚至發黴狀況。若是膠囊,應確認膠囊有光澤,沒有破裂或結塊現象。

卡特利利最後提醒消費者,一旦發現或懷疑購買的藥品是偽劣藥,應向診所、藥房或監管機構通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