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療癒】投入五月學放手 文/愛麗絲.文森 譯/鼎玉鉉 |2023.05.07 語音朗讀 25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為了消化所有殘存的憂鬱,我會啜飲身邊美妙的事物,吸收彷彿花蜜般甜美鮮活。(示意圖) 圖/Pexels路邊的綠地和公共公園,都被蒲公英可愛的完美球形絨毛弄得暈頭轉向,直到下一個陣風的日子來臨。圖/Pexels圖/臺灣商務印書館 文/愛麗絲.文森 譯/鼎玉鉉以前我會把正在枯萎的葉子摘掉,但現在我樂得任其自然發展,只因為我意識到,這些葉子都美麗、得以填補空間又適得其所。經歷了四月的喧囂與叛逆,先迎來一場熱得驚人的周末,以及乍暖還寒的周一早上後,春天似乎終於安定下來,並在五月逐漸壯大。這是最後一次的驟然降溫,之後園藝師會開始讓他們的作物進行健化作用,先把它們帶出去試試涼爽空氣,接著在室內度過幾晚後,再把它們留在室外,在未經過濾的自然日光與雨水滋潤下生長。陽光會變得更加穩定,夏天也感覺更為具象,不再是個遙遠、微弱又無法想像的概念。突然間,彷彿參與了某場大規模、持續一整夜的密謀,樹木自行轉綠,樹枝上冒出嫩葉,空氣中充滿了重生的感覺,如此近在眼前,彷彿一下子就能聞到它們的變化、可能性及努力。山楂樹上綴飾著亮麗的小白花,不管高壯或低矮的都是;紫藤花在磚牆及房屋上垂下淺紫色的球狀物,既花俏又像在開會一般,有時甚至爬到其他樹上,展開一場神奇的偽裝術;花如其名的丁香在香氣散發的色調中律動。每個人都能分享和看到的草坪,像是路邊的綠地和公共公園,都被蒲公英可愛的完美球形絨毛弄得暈頭轉向,直到下一個陣風的日子來臨。風一吹,就會在瞬間破壞一切,懸鈴木和椴樹會因此爆出花粉,飄散四處;這些花粉被車流沖散,微小顆粒形成小型風暴,然後落在肩上和水溝裡,堆積成一堆堆外來的白色粉塵,讓人忍不住打噴嚏。白天來得很早,隨之而來的是鳴叫和吟唱的嘈雜,宛如黎明合唱團。即使是在倫敦這樣一座城市,也能聽見激盪的鳥鳴聲壓過空蕩冷清的公車隆隆聲,穿透輕聲咆哮的天際。由此可見,經過幾個月的耐心準備,大自然已趨成熟,一切都準備就緒。生命正湧進這座城市,我的身心都反映了這點。也許在我內建的生理時鐘中,五月就像是九月的同伴,既充滿活力,也是個沉浸在反思的月份。而在這樣的新生之後,回顧過去就顯得更加必要。我以前總是把這個月與夏天的到來、考季的緊張狂熱,以及更溫暖、日照更長的日子到來的興奮連結在一起。但是這一次,歷經分手及之後所發生的種種事情,這個月也變得最是苦樂交織。從我和喬許最後一次真正感到快樂開始算起,已經整整一年了,而分手周年紀念日也將帶來難以言喻的意義。但不知為何,這樣一個我曾認為是年度轉捩點的時節,一個擁有許多可能性、實際上卻證明為空洞虛假的黃金時刻,反而更加令人難以面對。前年,我們曾外出度假一個周末,感覺就像第一次約會,既有感染力、刺激又充滿欲望。在倫敦之外,超脫了我們日常工作的艱苦繁瑣,也擺脫了我們彼此曾編織的家庭理想,樂觀主義就這樣灌入我腦中。當時天氣溫暖,陽光明媚,我們手牽手去散步。當然,我從來沒想過我們的關係會結束,我只知道我們當時已經突破了某個艱難時刻,正要走向另一個階段,也就是他和我仍能獲得的熾熱幸福。正是這點讓我在一年後感到悲哀。我花了好幾周時間來確定一場莫名的悲痛,同時緬懷過去的一切。希望與否認交融的情緒多麼容易令人耽溺,讓我變得如此沉迷其中,以至於無法接受周圍所發生的現實,也就是我的生活即將被徹底摧毀的事實。分手後,我反覆沉浸在麻木、不安、憤怒、困惑和疏離的循環中,只是嚴重程度不一,從隱隱作痛到嚙咬難耐的狂熱情緒皆有。不過,現在不同了,我反而對曾經那麼天真的自己另外生出一股悲傷和同情,哀悼她曾懷抱著明明是錯誤、卻仍勇往直前的希望。這讓我懷疑,我是否早該改變些什麼?不過最後我的結論是,這真的沒辦法;過去還是必須以這種方式展開,必須在我仍完全處於愛及強烈的保護之中,以及身邊有個男人正努力與我相處、共享一同創造的生活之際,把我撕碎。只不過,結果還是一樣;我仍會為她感到難過,因為我知道那是她最後一次甘心為愛痴狂。從那時起,許多事都染上了一抹無常的色彩,像是知道世事往往好景不常,所以對於稍縱即逝的遺憾,總是多少有點心理準備。視無常為珍寶不過,我已經學會把這種無常視作珍寶。為了消化所有殘存的憂鬱,我讓自己全心投入五月,而把那年春天/夏天留給那年的我倆就好。在這過程中,我會啜飲身邊美妙的事物,吸收彷彿花蜜般甜美鮮活、而且越來越寶貴的季節精華。我放任自己更加輕鬆自由,花了幾周時間往返柏林一帶,那裡彷彿所有的人都在河裡游泳、公園裡閒逛、撣去黑色牛仔褲上的椴樹花粉。我還去了趟巴塞隆納,跟海瑟、傑米及其他人一起盡情去愛、徹夜歡笑,並在黑夜過後為全新黎明的到來而讚嘆。至於尾隨著四月不放的行政瑣務及煩心事,也像是慢慢鬆了手似的。我陶醉於漫長夜晚的即興計畫,一次又一次地愛上倫敦的新生綠意及滿地花瓣的街道,並看著全新一季的淡淡雀斑散落在我的鼻梁上。以往隨著春天到來,我都會把陽台園藝當作一場軍事行動,先用新的一年生植物填滿盒子,之後播種、挖出球莖、移盆;但我現在反而歇了下來,覺得實在沒必要為了換季太過講究。其實這些花盆容器都長得自成一格,冬天的聖誕玫瑰到了春天會變成淡綠色,而且很結實,生命力驚人的種莢迅速膨脹,下方的嫩葉紛紛長出。一度長期休眠及頹廢的蕨類也從土壤中伸出琴頭般的嫩芽,毛茸茸又精神抖擻,就如同幼犬一樣。山茶花的榮景正在褪去,優雅的白色花瓣都化成一片棕色爛糊,正面朝下落在灰色水泥地上,留下大量閃著光澤的新葉。以前我會把正在枯萎的葉子摘掉,很在乎這種明顯的不完美,但現在我樂得任其自然發展,只因為我意識到,這些葉子都美麗、得以填補空間又適得其所。我寧可帶著好奇,放任一切自由生長,看它們能變得多美麗,而不是持續努力去控制一切。(摘自《這一年,我靠植物找回自己:讓疲憊歸零,綠活慢療重啟人生》,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作者簡介愛麗絲‧文森(Alice Vincent)曾任《電訊報》(The Telegraph)記者及園藝專欄作者,現為企鵝書屋專欄編輯。她是千禧世代熱衷植栽的代言人。在2014年自學植栽後,開始透過Noughticulture(新聞電子報兼Instagram帳號)及各大平台專欄,分享她在城市植栽方面的冒險經歷。 前一篇文章 【經驗之談】誠信是成功基礎 下一篇文章 【及時煞車】無論發生任何事 都要重新向前看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3【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