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食有味】 對人間, 報之以「李」

文/林念慈 |2023.05.01
832觀看次
字級

文/林念慈

這陣子有夏天那味兒了,不僅是升溫的緣故,還有躁動感,空氣裡浮動著悶溼的氣息,以及高頻的蟬喧;少年拚命奔跑,風穿過髮梢穿過樹梢,葉子沙沙作響,年輕的心也是,暑假裡總有一個故事,通常是精采的極短篇。

夏日的風稱「薰風」,如唐代詩人李嶠詩云:「向日蓮花淨,含風李樹薰。」大概是果香濃郁,風一吹,薰人欲醉。桃、李產季相近,時常並提,李子多一層酸味,而酸能養肝,《黃帝內經‧素問》稱李子為「肝之果」,但太酸難免傷胃,記得放熟了才吃,飯後一顆無妨;要是不小心買到太酸的果子,可製果醬,或加入冰糖跟水,大火蒸十八分鐘,放涼冰存,有些許潤喉開嗓之效。

香水亦常運用李子的酸甜香氣,同是果香調,但比起玫瑰、蜜桃味更顯沉穩,正如它酒紅與紫黑色的果皮,自帶絲絨般的質感。「李家」不只紅、黑兩色,清代朱彝尊就讚譽青李最好,果核小、味道甜;而宋代梅堯臣還把黃李比作成群小鴨:「高林似吳鴨,滿樹蹼鋪鋪。」十分可愛,讓人不忍趕鴨子,喔,是摘李子。當然也別亂動,誰不知道「瓜田李下」的危險呢?君子防未然,不在瓜田繫鞋帶,也不在李樹下整理帽子,怕被誤認為偷果賊;不過非議、猜忌難防,就算人不在現場,也會有人等著「吃瓜」,李有核,人有心,除了避嫌,但求無愧於心。

漢朝的李廣將軍驍勇善戰,北方匈奴無不敬服,加上他謙遜和藹,又與士兵同甘共苦,十分受到民眾愛戴;可惜李廣不善言辭,想法也固執,所以屢受朝廷打壓,連下屬都封侯了,他還是無法取得爵位。李廣死後,將士、百姓都為之痛哭,史家因而讚美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桃、李不會說話,但花兒嬌豔、果實美味,樹下自然被來人走出一條道路,正如李廣寡言,卻因為人寬厚,感召了無數的眼淚和懷念。

這也算是投桃報李吧?以德馨處世,世人亦回以芬芳。我想起昔日星雲大師感念吳大海居士布施水塔的費用,解決佛光山上大眾用水的問題,自願到對方創辦的嘉義佛教會義務講經;彼此善來善往,以禮相待,自然是美事,更何況讓法水遠流,澆灌了無數的善種子。縱然哲人已遠也不遠,桃李滿人間,既開花,又結果。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