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壓力導致民眾嗜糖,造成身體嚴重負擔!「游離糖」為額外添加於飲料或食品的糖分,相較自然存在於蔬果或奶類的糖份,更容易造成血糖飆升,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營養學家指出,民眾對糖分的渴望通常來自於生活壓力,與其仰賴甜食紓壓,不如正視生活中的壓力來源。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游離糖」(Free Sugars)是人工額外添加於飲料或食物當中的糖分。
《衛報》報導,在古時候,人們須要咀嚼長達一公尺的甘蔗,才能獲得足夠的熱量,但現代人類只要一瓶可樂,就能取得相同的糖分。這意味著,現代人其實根本沒有如同過去的運動量,卻攝取了過多的糖分。
營養師蘇特表示,游離糖在蛋糕、餅乾或糖果等加工食品中相當常見,不同於自然存在於蔬果或奶類的糖分,存在於天然食品的糖分會以較慢的速度成為血糖,意味著它們能提供更長久的飽足感。
營養學家桑圖表示,民眾應減少攝取游離糖,改吃富含纖維的水果。他強調,人們對高糖分的渴望,通常是因為環境壓力導致,所以與其靠著嗜糖來緩解情緒,不如從考量生活中壓力的來源。據線上雜誌《Boxrox》的報導,健康教練博格指出,如果民眾擔憂自己是否攝取過量的糖分,可以觀察是否出現下列的狀況:頻尿、經常性口渴、時常出現飢餓感、視線模糊、易怒等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