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每年約8000人罹患口腔癌,3000多人死亡,以30~64歲男性為最大宗。抽菸、嚼檳榔是罹患口腔癌危險因子,國健署呼籲民眾及早戒除檳榔、吸菸,並提供30歲以上有吸菸、嚼檳榔民眾2年1次免費口腔黏膜檢查,鼓勵民眾早期篩檢、治療,降低口腔癌發生風險。
若口腔潰瘍超過2周未痊癒,恐是口腔癌前兆。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檢查,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風險,以及26%口腔癌死亡風險。
口腔癌形成是口腔黏膜受到菸、檳、酒的化學性刺激,而導致口腔黏膜病變,後續引發癌症。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表示,口腔黏膜病變常見白斑、紅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扁平苔蘚等症狀,都是癌前病變警訊。若同時使用菸、檳、酒的民眾,罹患口腔癌機率高達123倍。
台灣頭頸部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朱本元建議,口腔病變只要透過「張嘴」,很容易發現病灶,及早確診口腔癌、接受治療,存活率較佳,第一期治癒率高達85%,第四期僅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