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宣布接受日本救援隊 顯現「面子問題」實微不足道
四川大地震死亡人數持續攀升,迄周三為止,初估已上升到一萬五千名。昨天中午,中國終於宣布接受日本救援隊前往四川;在震災救援黃金時間流逝前的最後時刻,中國首度同意外國救難隊前往災區,算是遲來的正確決定。
日本、南韓、澳洲和聯合國先後表示願提供專業搜救,但中共都以災區交通受重創,無法接受救難人員為由,回絕各國好意。真的只是這個理由嗎?許多國際救援專家解讀說:「對北京而言,讓外界看到他們獨力處理災難,非常重要。」亦即我們能辦奧運,也有能力自己救災。即顧面子。
「世界醫生組織」主席就明白指出:「對中國而言,有國家尊嚴問題,一個即將主辦奧運的大國,要他們承認需要外國協助救災,可能有困難。」但日本產經新聞的社論認為:「如此大災難,即使向外國求援,也不會沒有面子。中國正迎接奧運到來,對於大震災的人道援助應如何因應,全世界都在看。」
的確,「中國人的面子問題」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而是一個學術問題,在社會學、人類學及全球漢學研究中,已被提出探討數十年。「愛面子」、「好面子」是中國人的優點,也是缺點;逞強的結果,常常是顧了面子失去裡子。
昨天中國點頭之前,東京消防人員組成的救難隊在機場待命,難過地表示:「看到孩童在瓦礫堆底下,真的很想衝去搶救。」這樣的話裡可有絲毫「瞧不起」的意味,沒有!反而是「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精神的具體呈現。生命才是最重要,「面子問題」在此微不足道。
四川的人口、面積超過許多國家,這麼大規模的救災,即使一己之力能完成,若能結合各國力量,必然更快、更有效率。何況,世界衛生組織還提醒中國,注意災後的公共健康風險,以及傳染病預警、監測及控制等工作。災後重建是更龐大的工程,結合更多資源,在奧運前迅速站起來,不是「更有面子」嗎?
震災黃金七十二小時結束前兩小時,中國接受日本救援,應該是日後對「民族性格」做出檢討的「好的開始」。
詹貞平(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