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長途旅行時久坐不動會有深靜脈血栓風險,冬眠的熊為什麼一睡幾個月卻沒有這種困擾?一個歐洲科研團隊通過對野生棕熊的研究發現,冬眠期間棕熊體內一種促進凝血的蛋白質水平會下降。
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報告說,該蛋白質名為「熱休克蛋白47」,簡稱HSP47,身體長期不動時會下調其產量,抑制血栓形成。他們發現這種保護機制在棕熊、人類、小鼠和豬體內都存在。
深靜脈血栓是在身體內部靜脈中出現的血凝塊,嚴重時血栓會脫落並移動到肺部,阻塞血流形成肺栓塞,危及生命。由於疾病、外傷等原因突然處於活動受限狀態的患者容易產生深靜脈血栓,利用HSP47相關機制進行干預,有望降低血栓發生率和死亡風險。
團隊對13頭野生棕熊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平均而言,冬眠熊的血小板產生的HSP47蛋白比活躍的熊少55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