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學生吳雙的創作融合貓咪與花朵,吸引國外知名生成式藝術家收藏。圖/吳雙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國立政治大學「數位內容學位學程」與互動媒體藝術家黃新結合「區塊鏈應用」與「生成式藝術」,運用程式庫「p5.js」,帶領學生於實作課從零開始創作數位作品,再協助學生將作品上傳至區塊鏈交易平台,從創作、定價到收藏,帶領學生認識最新生成式藝術產業,課程一推出大受歡迎。
藝術家黃新表示,生成式藝術是具有隨機性的數位創作,創作者的構圖邏輯在每一次的程式運算下會產生不同的作品,這種隨機性能帶來獨特的創作樂趣,但也導致生成式藝術的收藏價值模糊、缺乏成熟的交易市場。
黃新表示,直到2020、2021年,NFT熱潮四起,區塊鏈上的交易平台ArtBlocks、fx(hash) 發展出全新的銷售型態,透過區塊鏈的交易記錄,界定作品的固定成像,生成式藝術的市場才逐漸蓬勃。
黃新形容課程內容,「與其教一個人釣魚,不如開船載他到漁獲豐碩的海洋。」課程從區塊鏈上的藝術品買賣、收藏切入,期待學生發現寶藏並提升學習動機,又創作生成式藝術需要一定程式技巧。
開課前曾擔心學生組成多元,不一定具程式設計基礎,幸好後來透過八個實作練習,由淺入深的教學,同學最終都順利完成創作。修課學生表示,課程很難但很好玩,除了要跨越技術門檻創作外,實際將作品上架到fx(hash) 平台販售也是非常新鮮的體驗。
黃新分享,許多學生第一次創作就有驚艷成果,作品在市場上迴響亦超乎預期,如大三學生吳雙的作品融合貓咪與花朵,也吸引到國際知名生成式藝術家收藏,生成式藝術在創作美學與銷售方式上相當契合NFT藝術市場,作品也逐漸在各大藝術博覽會嶄露,是NFT市場中前景看好的創作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