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邊陲校園機能 用設計共創多元學習場景 曾博群 |2023.04.17 語音朗讀 10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投縣埔里鎮中峰國民小學改造後生態場域。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今日舉行成果分享會,邀請參與改造計畫的學校及設計團隊代表,分享設計思考導入校園的改造過程中,不只在硬體上,也在教育現場與學習環境點燃各種變化的火花。「學美.美學」計畫自108年啟動迄今,已於全國各地共樹立75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111年度的改造內容,除了持續理化、韻律、天文、家政、音樂等各類主題教室的優化改造之外,也包含校犬校貓生命教育園地,以及桃花心木生態場域等「無牆教室」。挺過921震災,陪伴南投縣埔里鎮中峰國小重建的桃花心木老樹,是全校的精神代表,而環繞桃花心木構築而成的戶外平台,是學校進行校本課程教學的無牆教室,然而長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木作平台的損壞情況愈來愈嚴重。澎湖縣馬公市中正國民小學改造後戶外遊具。圖/教育部提供透過團隊的協助,採用有機形式形塑鋼構錯層平台,並以編織攀網取代傳統樓梯,透過高低層次錯落的地景通道與樹屋,讓生態的觀察與體驗不再僅限於水平範圍,創造出讓學童親近大樹的不同角度,以及饒富驚喜的自然多元探索途徑。澎湖縣馬公市中正國小學校廣場上的4座水泥溜滑梯,曾是下課時最熱鬧、笑聲最歡快的所在,更是每位畢業生邁向人生新階段的離校必「滑」之路。惟因部分地方老舊而封鎖,透過團隊協助,利用原本滑梯結構,改造成兩道攀爬坡,更活用滑梯間的階梯地形,讓承載情感與回憶的微笑廣場重生,也延續全校師生及校友的笑聲與記憶。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國小不分類資源班教室在進行以小組對話為主的教學課程時,常發生互相影響的情形,且教室裡塞滿各式各樣的物件與教具,也影響教學的品質。透過團隊協助,將教室規劃分為教師與公共空間、彈性空間、開放空間,老師可依課程內容、人數等不同條件,設計出能安置身心、自在展能的特教教室。高雄市苓雅區四維國民小學改造後不分類資源班教室。圖/教育部提供 前一篇文章 打造原民教育學習空間 教育部補助30所學校 下一篇文章 北市推親子假日營隊 24日開放報名免費參加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7燕子口堰塞湖消失 台8線開放通行 2025.10.3008習川會今登場 台海議題受矚2025.10.3009推廣兒童歌仔戲 鄉村巡演明開跑2025.10.3010以控哈瑪斯違反協議 再空襲加薩2025.10.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華文文學星雲獎 隱地獲貢獻獎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工研院攜故宮 用AI秀經典名畫防腐劑、汽機車廢氣 罹患肺腺癌關鍵因子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中美角力 8 國學者共商競合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