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邊陲校園機能 用設計共創多元學習場景 曾博群 |2023.04.17 語音朗讀 102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南投縣埔里鎮中峰國民小學改造後生態場域。圖/教育部提供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教育部「學美.美學—校園美感設計實踐計畫」今日舉行成果分享會,邀請參與改造計畫的學校及設計團隊代表,分享設計思考導入校園的改造過程中,不只在硬體上,也在教育現場與學習環境點燃各種變化的火花。「學美.美學」計畫自108年啟動迄今,已於全國各地共樹立75所校園美感改造示範學校。111年度的改造內容,除了持續理化、韻律、天文、家政、音樂等各類主題教室的優化改造之外,也包含校犬校貓生命教育園地,以及桃花心木生態場域等「無牆教室」。挺過921震災,陪伴南投縣埔里鎮中峰國小重建的桃花心木老樹,是全校的精神代表,而環繞桃花心木構築而成的戶外平台,是學校進行校本課程教學的無牆教室,然而長年的風吹日曬雨淋,木作平台的損壞情況愈來愈嚴重。澎湖縣馬公市中正國民小學改造後戶外遊具。圖/教育部提供透過團隊的協助,採用有機形式形塑鋼構錯層平台,並以編織攀網取代傳統樓梯,透過高低層次錯落的地景通道與樹屋,讓生態的觀察與體驗不再僅限於水平範圍,創造出讓學童親近大樹的不同角度,以及饒富驚喜的自然多元探索途徑。澎湖縣馬公市中正國小學校廣場上的4座水泥溜滑梯,曾是下課時最熱鬧、笑聲最歡快的所在,更是每位畢業生邁向人生新階段的離校必「滑」之路。惟因部分地方老舊而封鎖,透過團隊協助,利用原本滑梯結構,改造成兩道攀爬坡,更活用滑梯間的階梯地形,讓承載情感與回憶的微笑廣場重生,也延續全校師生及校友的笑聲與記憶。 高雄市苓雅區四維國小不分類資源班教室在進行以小組對話為主的教學課程時,常發生互相影響的情形,且教室裡塞滿各式各樣的物件與教具,也影響教學的品質。透過團隊協助,將教室規劃分為教師與公共空間、彈性空間、開放空間,老師可依課程內容、人數等不同條件,設計出能安置身心、自在展能的特教教室。高雄市苓雅區四維國民小學改造後不分類資源班教室。圖/教育部提供 前一篇文章 打造原民教育學習空間 教育部補助30所學校 下一篇文章 北市推親子假日營隊 24日開放報名免費參加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 謝謝良醫2025.08.1102善念是財富 也是幸福之道2025.08.1003【詩】夏身2025.08.1504佛光會訪越南 推人間悅讀、贈輪椅 2025.08.0905智利佛光山 祝福寶寶平安成長2025.08.1206【閃文集】黃金杯2025.08.1207想念2025.08.1008佛光山佛館 台灣最強博物館2025.08.1309盧秀燕訪澳 倡星雲大師五和2025.08.1110【論愛談情】把愛說出口2025.08.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為學生健康把關 南市發表營養教育專書佛大參訪汶萊 辦學特色獲當地高中肯定 南華雲水書車成果展 展現全台首創由孩子創作AR繪本 校外文化體驗計畫開跑 逾5000名師生走出校園口腔保健 壽山攜手獸醫為狒狒拔牙、根管治療策展水圳故事 小學生化身自然觀察家 作者其他文章社會光明面報導獎揭曉 參賽數創高中美角力 8 國學者共商競合出路星雲教育獎 羅麥瑞、黃昆輝獲終生奉獻獎星雲大師AI人間雲 登海峽論壇曬書節穿越書中書 開啟心靈寶藏台大探索學習計畫 不用休學也能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