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蛋荒風波未歇,農委會昨邀專家學者、產業代表研議蛋雞產業精進措施,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坦言,蛋雞產業從產銷到通路都有問題,國內雞蛋生產嚴重不足,且數量遠比公布的統計數字還高;他提到,不只今年,明年也可能缺蛋,若長期不足,進口蛋專案恐將常態化。
中華民國蛋價委員會執行長陳進丁表示,目前中雞、小雞還是很缺,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等到育成量足夠,「缺口一定拖很久,不可能一下子恢復正常」;中華民國蛋品行銷發展協會理事長高傳謨則說,缺蛋缺好幾年,只是這2年禽流感爆發,大家措手不及,預期若管控好,就可緩解。
農委會防檢局副局長徐榮彬昨盤點蛋雞產業發展問題,包括:產銷資訊不夠透明、淺盤經濟易發生產銷失衡、進口種雞產業協調總量管制、生產管理效率不明、傳統開放式雞舍老舊、生物安全防疫漏洞、老母雞占比高等。
陳吉仲指出,若國內雞蛋長期不足,進口蛋專案恐將常態化,勢必衝擊國內蛋雞產業;且依目前國內產能,今年、明年恐怕都無法滿足需求,主要是近年需求增加1~2成,以前10萬箱,現在需要12萬箱。
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目前國內雞群比較老,已在陸續更新雞群,若今年冬天不像去年嚴寒、禽流感疫情也相對穩定,預估明年第1季就可恢復正常產能。
農委會指出,國內蛋雞場生產禽舍老舊,且開放式雞舍占8成以上,生產易受極端氣候與疫病影響;除了將推動3年期的禽舍改建計畫,也會檢討現行蛋雞場生產模式,研擬推動蛋中雞政策性禽流感保險,建立蛋品滾動式倉儲。
徐榮彬表示,依近2年雞蛋供銷經驗,主要缺蛋時間為1~5月,農委會將於每年10月底評估國內雞蛋產能與庫存,預先訂購下一年1~5月逐月的雞蛋安全庫存量,為確保1個月安全庫存,也將建立最高5000萬顆的滾動倉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