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經濟部長尹啟銘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過去「兩兆雙星」(將半導體與影像顯示器兩項產業的產值,在二○○六年時各突破一兆元,並推動數位內容與生技產業,成為具發展潛力的兩個明星產業)等計畫偏重高科技、生產量、出口量的產業政策,有必要檢討,政府資源有限、經不起浪費,必須用在創造附加價值上面,「不宜獨厚高科技產業」。
過去政府以租稅獎勵鼓勵科技業發展,而員工分紅不僅創造更多「科技新貴」,使得租稅無法公平,也隱藏經營費用,慷小股東之慨,連外資也詬病;如今「促產條例」取消,使得業者紛紛高喊成本大幅提高,「員工分紅費用化」使員工紛紛出走。
但會產生這些問題,追根究柢是因政府長期獨厚高科技業,讓業者藉政府獎勵降低成本,作為營業後盾的結果。
大眾一直有「高科技」等於「高獲利」的迷思,實際上,電子資訊產業只是為國際大廠作嫁,苦哈哈地爭取「保五」到「保三」的毛利,所以,台灣電子資訊產業若持績以政府補貼,作為競爭的武器,恐怕永遠擺脫不了「低附加價值科技黑手」的角色。
因此,尹啟銘認為台灣的產業必須轉型,而且要忍耐五年、十年的痛苦,我認為這是有必要的,畢竟賺面子不賺裡子的生意,不應該是全民的負擔,更不是經濟發展唯一的路。
吳庸(斗六市/製造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