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三民書局提供
文/賴其萬(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醫學教育講座教授)
我第一次見到薩克斯本人是1993年9月,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世界神經學會議」上,他以清晰的英國口音,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大家是醫『病人』的病,而不是醫『病』而已,不管多忙,我們要切記,不要忘了人與人的關係。」
前些日子三民書局來函,邀我為醫師作家奧立佛.薩克斯(Oliver Sacks)的遺作《初戀和最後的故事》撰文。想不到自己一反常態,還沒有看完整本書的譯文,就答應下來。因為唯有如此,我才有機會先睹為快。而在看過全書以後,我也欣然同意接受這天上掉下來的禮物。
擁有豐沛寫作題材
薩克斯是我非常心儀的醫師作家,他的幾本膾炙人口的名著、自傳,以及他的摯友在他離世後的追思,都已有中譯本問世。而這本書是他過世後,有心人發現他還有一些未曾出版的書稿能集結成冊,也因此這本書沒有作者的自序。看完這本由各種不同主題集結而成的好書,一方面對其豐富的內容歎為觀止,一方面發現這種多主題的書很難以書摘的方式介紹,因此,我選擇談一談薩克斯多采多姿的人生,讓讀者更了解這本書的背景。
薩克斯出生於英國,從小家境非常優渥,他的父母都是愛好文學藝術的醫師,父親既是一般科開業醫師,也是游泳健將,母親則出身名門,是當時英國少有的外科女醫師。父母在餐桌上經常談病人的故事,所以他自幼就很習慣醫師的生活。他除了從小就是游泳高手,也喜好各種運動,在洛杉磯時曾得到舉重競賽蹲舉冠軍,且喜愛重型機車,他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結束研究員訓練之後,馬上騎重機由洛杉磯奔向紐約,並在三天後的一早報到上班。他的一生有許多不尋常的經驗,喜歡冒險、充滿活力,也因此擁有豐沛的寫作題材。
他熱愛歷史與科學,記憶、敘述與思考能力超凡,加上頂尖的學經歷,讓他能游刃於醫學與文學,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在紐約初期那段不平凡的際遇,使他在神經學界與文學界脫穎而出。1917年至1928年間,歐美爆發大規模的「昏睡性腦炎」,薩克斯那時在一所收容80多位病患的安養中心服務,他觀察到這些眼神呆滯、沒有希望的病人,遠比一般帕金森氏症更嚴重,形容他們像是「關在盒子裡生活」,或是「睡美人」。所幸自1967年開始,有人發現帕金森氏症是因為缺乏「多巴胺」(Dopamine),而以化學方法合成了「左多巴」(L-DOPA)來治療,想不到這種藥讓這些昏睡多年的病人突然醒了過來,之後他在1973年蒐集了他所照顧的病人的故事,並出版了《睡人》一書。
勿忘人與人的關係
我第一次見到薩克斯本人是1993年9月,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世界神經學會議」上,他因為《睡人》提高了社會大眾對神經科學的認知,而榮獲大會的表揚。他當天的受獎答詞使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以清晰的英國口音,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大家是醫『病人』的病,而不是醫『病』而已,不管多忙,我們要切記,不要忘了人與人的關係。」他也提到父親當時已經高齡94歲,即使家人苦勸仍堅持到病人家出診,並說:「不能讓病人受苦等待。」薩克斯這一席如沐春風的演講,迄今仍令我難忘。
希望這篇對薩克斯醫師的簡介,可以引導讀者們更認識他,並透過這本書,開始與這位神經學界的奇人對話,體會他一直想傳達的「原來人腦是這麼令人驚歎的器官」,更希望你也與我一樣,成為他的粉絲。
(本文摘自三民書局出版《初戀和最後的故事》一書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