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走廊】福星台灣:台灣物產生態大觀( 16-14 ) 日本殖民:果物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2023.03.31 語音朗讀 138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橘子的採收景象 1920年代,台灣橘子園內的採收景象,因橘子樹比較高,工人們需要踩著梯子才能摘取。橘子品種多元,果肉香甜多汁、帶點微酸的滋味。因為攜帶方便,直接剝皮即可食用,是民間常見的水果。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台灣土檨仔 1920年代,台灣芒果樹,閩南語稱為「檨仔」或「土檨仔」,為台灣特產水果。據考證,這是荷蘭人從印尼引進的熱帶水果,後來遍植於開發最早的嘉南平原,因香甜多汁,成為廣受人們喜愛的水果。 光復後,經過配種改良的品種,果肉碩大,產量大幅增加,逐漸取代果粒較小的土芒果,芒果沙冰亦成為夏季消暑的甜品。儘管如此,仍然有人偏愛香甜味濃的土芒果,用手剝皮、大口咀嚼,是無可取代的鄉土味享受。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中台灣鳳梨罐頭工廠 1930年代,中台灣一處鳳梨罐頭工廠。日本時代,殖民政府大力發展鳳梨加工產業,興盛期在高雄和台中約有80間鳳梨罐頭工廠,主要輸往日本,並透過日本大商社銷往世界各地。 光復後,民眾經濟能力逐年提高,鳳梨罐頭成為年節禮品與日常甜點,相關產業更為興旺。不過,如今時興吃新鮮蔬果、喝現榨果汁,鳳梨罐頭銷量大減,多半用來做沙拉或搭配料理。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飽滿的香蕉 1920年代,台灣香蕉樹。香蕉是台灣的代表水果之一,因大量出口而有「香蕉王國」的稱呼。香蕉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從中可以攝取很多營養,並且因為剝皮即可食用,也是外出旅遊時常攜帶的水果。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植物檢查所內的柑橘檢驗 1920年代,植物檢查所內的工人們正在檢查要輸往日本的柑橘。日本殖民政府在1921年建立台灣植物檢查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柑橘類水果輸往日本時帶入蜜柑小實蠅,危害日本柑橘產業。柑橘類水果與香蕉、鳳梨並列台灣三大水果物產,然而,因為香蕉、鳳梨都不需經過相關檢驗,也讓柑橘類貿易受到不小的影響。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 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 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 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 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 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 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 shu4364@ms62.hinet.net (02)2368-4364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木瓜樹 1920年代,南台灣的木瓜樹。木瓜、鳳梨、龍眼、柑橘類等水果,皆是台灣重要的農產品,其中又以高屏地區的品質最為優秀。木瓜未成熟時果皮為綠色,成熟後會由綠轉黃,台灣人喜愛搭配牛奶榨成飲品,稱作「木瓜牛奶」,是很受歡迎的飲料。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椰子的果實 1920年代,南台灣的椰子樹。椰子的用途十分廣泛,成熟果實內部富含乳白色果肉與清甜的椰子汁,可以直接食用或做成加工食品。堅硬的外殼還可加工製成杯碗、燈具、樂器等。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咖啡樹 1920年代,南台灣的咖啡樹。尚未成熟的咖啡樹果實是綠色的,之後會慢慢由黃轉紅,通常每顆果實會有兩顆咖啡豆。無論是咖啡樹的品種或豆子的烘焙方式,都十分複雜、講究,研磨、沖泡與品嘗咖啡,也都是一門專業的學問。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柚子樹 1920年代,南台灣的柚子樹。柚子又名「文旦」,喜歡生長在溫暖且潮溼的地方,屬於柑橘屬果樹,通常在中秋節前收成,吃起來酸酸甜甜。因為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且諧音和保「佑」、「遊子」相似,逐漸成為中秋必吃的水果。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九曲堂殖產局鳳梨田的採收景象 1930年代,農民在高雄九曲堂殖產局的田地採收鳳梨。鳳梨原產於南美洲,17世紀隨著西方殖民者傳入歐洲,後再傳到亞洲,由於多汁酸甜、有解暑之效,廣受歡迎。台灣的鳳梨種植主要分布在南台灣平原,是重要的外銷農作物,甜點鳳梨酥亦享譽國際。 圖/徐宗懋圖文館提供 文/徐宗懋圖文館提供九曲堂殖產局鳳梨田的採收景象1930年代,農民在高雄九曲堂殖產局的田地採收鳳梨。鳳梨原產於南美洲,17世紀隨著西方殖民者傳入歐洲,後再傳到亞洲,由於多汁酸甜、有解暑之效,廣受歡迎。台灣的鳳梨種植主要分布在南台灣平原,是重要的外銷農作物,甜點鳳梨酥亦享譽國際。橘子的採收景象1920年代,台灣橘子園內的採收景象,因橘子樹比較高,工人們需要踩著梯子才能摘取。橘子品種多元,果肉香甜多汁、帶點微酸的滋味。因為攜帶方便,直接剝皮即可食用,是民間常見的水果。柚子樹1920年代,南台灣的柚子樹。柚子又名「文旦」,喜歡生長在溫暖且潮溼的地方,屬於柑橘屬果樹,通常在中秋節前收成,吃起來酸酸甜甜。因為柚子又大又圓,象徵團圓,且諧音和保「佑」、「遊子」相似,逐漸成為中秋必吃的水果。飽滿的香蕉1920年代,台灣香蕉樹。香蕉是台灣的代表水果之一,因大量出口而有「香蕉王國」的稱呼。香蕉含有大量維生素和礦物質,從中可以攝取很多營養,並且因為剝皮即可食用,也是外出旅遊時常攜帶的水果。咖啡樹1920年代,南台灣的咖啡樹。尚未成熟的咖啡樹果實是綠色的,之後會慢慢由黃轉紅,通常每顆果實會有兩顆咖啡豆。無論是咖啡樹的品種或豆子的烘焙方式,都十分複雜、講究,研磨、沖泡與品嘗咖啡,也都是一門專業的學問。木瓜樹1920年代,南台灣的木瓜樹。木瓜、鳳梨、龍眼、柑橘類等水果,皆是台灣重要的農產品,其中又以高屏地區的品質最為優秀。木瓜未成熟時果皮為綠色,成熟後會由綠轉黃,台灣人喜愛搭配牛奶榨成飲品,稱作「木瓜牛奶」,是很受歡迎的飲料。椰子的果實1920年代,南台灣的椰子樹。椰子的用途十分廣泛,成熟果實內部富含乳白色果肉與清甜的椰子汁,可以直接食用或做成加工食品。堅硬的外殼還可加工製成杯碗、燈具、樂器等。台灣土檨仔1920年代,台灣芒果樹,閩南語稱為「檨仔」或「土檨仔」,為台灣特產水果。據考證,這是荷蘭人從印尼引進的熱帶水果,後來遍植於開發最早的嘉南平原,因香甜多汁,成為廣受人們喜愛的水果。光復後,經過配種改良的品種,果肉碩大,產量大幅增加,逐漸取代果粒較小的土芒果,芒果沙冰亦成為夏季消暑的甜品。儘管如此,仍然有人偏愛香甜味濃的土芒果,用手剝皮、大口咀嚼,是無可取代的鄉土味享受。植物檢查所內的柑橘檢驗1920年代,植物檢查所內的工人們正在檢查要輸往日本的柑橘。日本殖民政府在1921年建立台灣植物檢查制度,主要是為了防止柑橘類水果輸往日本時帶入蜜柑小實蠅,危害日本柑橘產業。柑橘類水果與香蕉、鳳梨並列台灣三大水果物產,然而,因為香蕉、鳳梨都不需經過相關檢驗,也讓柑橘類貿易受到不小的影響。中台灣鳳梨罐頭工廠1930年代,中台灣一處鳳梨罐頭工廠。日本時代,殖民政府大力發展鳳梨加工產業,興盛期在高雄和台中約有80間鳳梨罐頭工廠,主要輸往日本,並透過日本大商社銷往世界各地。光復後,民眾經濟能力逐年提高,鳳梨罐頭成為年節禮品與日常甜點,相關產業更為興旺。不過,如今時興吃新鮮蔬果、喝現榨果汁,鳳梨罐頭銷量大減,多半用來做沙拉或搭配料理。《福星台灣》歷史畫冊(4冊)徐宗懋圖文館於2021年推出史詩巨著《福星台灣》,全套四冊:1.《台灣原民山海之鄉》2.《台灣容顏古早時光》3.《台灣城鄉建築大觀,1860-1960》4.《台灣物產生態大觀,1860-1960》每冊定價新台幣3800元,本報讀者優惠價2900元,四冊合購9800元。這是一套典藏的傳家之寶,保存了台灣最珍貴的歷史影像。此購書服務非由《人間福報》經營,意者請聯繫徐宗懋圖文館:shu4364@ms62.hinet.net(02)2368-4364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緣起與眾生──張耀煌個展】 心燈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時光走廊】 嘉南古廟系列(20-20) 東石郡【時光走廊】嘉南古廟系列(20-19)北港郡【時光走廊】虎尾郡 嘉南古廟系列(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