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兼容歷史與建築的東美院 文/丹青 |2023.03.29 語音朗讀 249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東美院由日式宿舍改建而成。圖/丹青日式木窗。圖/丹青至美蒔光內部一景。圖/丹青 文/丹青台北城南牯嶺街和南昌路周邊日式宿舍的整建,已進入尾聲;日治時期著名的「南菜園」,將在今年完工;至於對面牯嶺街六十巷四號和六號的前台大方東美和劉南溟教授宿舍,則已整合成兼容歷史建築和市定古蹟的「東美院」,於去年底對外開放了。南門城以南地區,今南昌街和牯嶺街尾端附近,在日治時期因靠近政治中樞,日人移入甚多,蓋了許多日本官舍。日本總督兒玉源太郎的別墅即在今南昌公園,他鼓勵官舍員工多種菜,故此區域被稱為「南菜園日式宿舍群」。光復後,此一大片日式宿舍分別由台銀、台大、師大等單位接收,作為員工或教職員宿舍。其中的牯嶺街六十巷四號和六號,曾經住過兩位著名教授:國學和哲學大師方東美教授,以及著名的統計學教授劉南溟。台大在兩位教授逝世後無力妥善維護老宿舍,任其逐漸荒廢毀壞。直至二○○七年,台北市文化局發現此區建於一九二五年的日式房舍,具有建築及歷史文化之價值,乃依文資法指定方東美寓所為歷史建築,劉南溟居所為市定古蹟。兩者之區別,乃因前者居住時間較長,所添建的新材料較多;後者則保存較完整的日治時代之素材與風貌,建築格局宏整,所用建材十分精緻,包括清水磚、石階、洗石子牆基、地磚鋪面、檜木梁柱等,具稀有性價值。由於老建築皆已陳舊、甚至毀損,文化局乃催促台大加以維護、整修,以符合文資規定。但台大只是間公立大學,無法像對街的台灣銀行出巨鉅資整修房舍,於是決定以「老宅新生」的ROT(Rehabilitate-Operate-Transfer)方式,將兩棟房舍租給民間企業投資修建並代為營運,期滿後,營運權再歸還台大。民間企業將方東美寓所還原成一般日式房舍,屋架為杉木、門窗採用檜木修建,梁柱及內部則大致保留原物;劉南溟居所則按照原格局、原材料整修,以反映當時日式建築的特色與風格。同時把兩棟寓所之間的圍牆打掉,將空地設計成日式庭園,後院更布置成典雅的枯山水庭園。 兩棟房舍合併後,命名「東美院」。原方東美寓所如今為一品茶、茶道教學以及藝術展覽之場所,取名「至美蒔光」;原劉南溟居所則提供懷石料理,一般民眾恐較無機會親近。此亦為ROT一直以來解不開的盲點,對面南菜園日式宿舍群為公營台銀資助修復,將來或許會有較多免費入內參觀的空間。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從世界美術名作談人生】花若盛開蝶自來(上)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課本沒有的歷史】飛虎隊的寶庫──壘允廠【島嶼紀事】百年石滬與新屋福興宮【文化印象】北京城老舍故居【書寫之間──任漢平、蔡振祿、陳彩雲書畫創作聯展】傳統與現代 交融之美【美哉斯土】畢律斯鐘樓傳大愛【藏在剪紙中的故事】揚州鑑真圖書館‧美術館 作者其他文章【走讀城鄉】台灣文學糧倉【走讀城鄉】無圍牆博物館與帽子歌后──鳳飛飛故事館【走讀城鄉】孫運璿紀念館 由安身之所到立命之處【走讀城鄉】望春風、傳族聲、傳萬世──李臨秋故居【走讀城鄉】除舊、復古、觀光──七堵彩繪街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