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中國商務部研究院保守估算,中國企業被拖欠的「海外商帳」超過一千億美元(逾台幣三兆),且每年約以一百五十億美元(約台幣四千六百億)的速度增加。中國過去在中東、非洲、東歐等地貿易容易出現海外欠帳,但在美國因次級房貸危機成為海外商帳重災區後,在美國發生的欠帳情況急劇上升。
「海外商帳」是指出口企業在海外的貨款因為買家拖延付款、破產等因素,以致無法追回的資金。次貸危機發生後,中國企業的海外欠款大幅增加,還有大量債權隨美國企業破產倒閉化為烏有。近期美國破產法院公布的多起傢具、五金機械類破產案中,多數債權人都是中國企業和供貨商。
據統計,浙江等地對美國的出口已大幅下降,今年前三月義烏市對美國自營出口首次出現負成長,比去年同期下降百分之四點七。
中國義烏小商品景氣指數也下跌到一千零六十點八二,逼近一千點的基數,創兩年來最大跌幅,浙江也有近千家企業遭美國企業拖欠貨款。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副總經理周紀安表示,各國金融機構在資金上的收緊措施,導致部分高度依賴銀行資金運轉的外貿企業在資金流動上困難,很多美國企業直接宣布倒閉,影響中國製造業。
周紀安說,大量拖欠國際貨款也是美國企業在次貸危機下轉嫁損失的辦法。不論是否為惡意,但次貸危機引發的市場風險正在向中國企業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