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人物圖譜》楊志

◎吳桃源/文 陳洪綬/圖 |2008.05.12
3244觀看次
字級

「青面獸」楊志是在第十二回由林沖帶出場的。那時他的裝束是:頭戴毡笠,身穿白衫,下著青白行纏(綁腿),獐皮襪,毛牛靴,跨腰刀,提朴刀,生得七尺五六,面上老大一塊青記,腮邊少鬚......若以此裝扮和陳洪綬筆下全身盔甲、腰跨寶弓的楊志相較,似有不同。

其實畫家取材自第十三回「青面獸北京鬥武」。無論是第十二回楊志賣刀或第十三回北京鬥武,這兩件事都嚴重反映了宋徽宗時代花石綱事件與生辰綱事件的擾民與苛政,這也是楊志命運起伏大的原因。

楊志賣刀起因於運送宋徽宗造景所需的花石綱船隻遇風翻覆,無法交差,後雖獲罪開釋,差事卻已無望。楊志為此變賣家產疏通上層,無奈高俅不買帳,白費銀兩不說,致使生活亦成問題。決定出售祖傳寶刀後,又遭市井無賴挑釁,楊志以刀試人,殺了無賴,刺配充軍。這是花石綱事件後楊志一波三折的命運。

再看宋徽宗時代對雅石的癖好,建中靖國元年(一一○一年)開始,朝廷每年派人前往蘇州、湖州,採集奇石運回北京,動輒成千上萬,而藉此斂財的貪官蔡京、朱勔,更是大肆搜括、擾民至極。終於引發宣和二年(一一二○年)受害最烈的東南地區人民的反抗,帶頭者即是方臘。楊志賣刀的故事既反映了中下級軍官所受的盤剝(承擔運送風險外,還得打點上司),也暗喻方臘的反抗其來有自。

楊志充軍後,雖受蔡京女婿梁中書的重用,其實《水滸》作者欲藉第二波的生辰綱事件凸顯高官彼此賄賂的嚴重性。以楊志武藝之高強以及個性的縝密,擔此重任之餘,還是讓人捏一把冷汗。先看梁中書所準備的十萬貫慶賀蔡京的生日禮物,金銀珠寶一共裝了十一擔,派十一個壯健的軍人當腳伕,由楊志和其他三人監押上路。儘管楊志途中小心翼翼,還是遭晁蓋、吳用等人以麻藥麻倒,生辰綱被竊後,楊志功虧一潰,不僅再度為人陷害,也徹底斷了仕途之路。最後只得與魯智深結伴於二龍山落草。

看苦命的楊志東奔西跑徒勞無功,讓人極為感慨。施耐庵並沒有安排他在第十二回發生花石綱事件後與林沖直接入梁山,也許就是因為他的身世乃三代將門楊業(宋太宗時屢屢擊敗來犯的契丹,在宋史中已成忠義的典範)之後。尤其是初經梁山時,楊志拒絕王倫邀其入夥的理由是「不肯將父母遺體來點污了.......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鎗一刀......也與祖宗爭口氣。」因此,儘管後來缺盤纏,楊志最多只是出售祖傳寶刀。可是施耐庵還是不斷地進逼他,最後在運送生辰綱失敗後,徹底落草為寇。這樣的安排不得不讓我們想起林沖的落草,同樣都是在無懈可擊的完美設計中一步步走向不歸路。

楊志的故事說起來只有賣刀和運送生辰綱較有名,後來的情節已不甚精采。先是宋江要武松上二龍山勸魯智深、楊志接受朝廷招安投降(三十二回),然後是正式加入梁山集團(五十七、五十八回),直到征方臘時,楊志已因患病無所作為(一百一十二回),最後很快死於丹徒縣(一百一十九回)。

如果檢視楊志的後半場,其實和許多梁山兄弟一樣,多是虎頭蛇尾地結束了一生。看畫家筆下如此精細地描繪楊志的穿著神態,顯然也希望找出他在《水滸》中的人格特質,可是若只畫「楊志賣刀」,似乎削弱了傳統戲劇中極富盛名的楊家將的風采,不如以比武場中的楊志「帶了頭盔、弓箭、腰刀」與人交鋒的模樣顯得神氣多了。望著蹲身屈膝拱手作揖的楊志,似乎正以「承讓」之姿展現了楊家將的氣度與風度,此為陳洪綬極為細膩傳神的筆觸。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