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動動腦】青春期不叛逆

文/吳娟瑜 |2023.03.15
856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吳娟瑜

每個周六,高二的兒子總是莫名其妙搞失蹤,回到家也三緘其口;碧惠一氣之下,乾脆跟蹤起來,終於看到兒子在高架橋下的滑板練習場滑過來、飛過去……嚇得她心臟幾乎要跳出來。

碧惠講了兒子的「叛逆」行為,安琪也氣呼呼地罵自家大學生兒子,原來暑假期間,說是要「探索自己」,結果一個人騎著腳踏車環島旅行,還邊打工邊換食宿,「膽子好大!」安琪無可奈何地下了結論。

叛逆的真相

除了碧惠、安琪對青春期兒子的行為生氣,連「幸福導師班」荷玲班長提到國二的女兒也是咬牙切齒:「叫她不要穿耳洞、不要穿縷空T恤,就是不聽話,還說這是新潮!」

提起孩子長大進入青春期,總是搞叛逆、發飆、做蠢事,過去在醫學界的研究裡,認定是體內荷爾蒙有變化所致。如今,新的研究指出,孩子所有的「異常行為」,在家長眼中是不可理喻,甚至是無法原諒的,原因卻是:「多巴胺的釋出,在青少年期初始開始上升,到了中期最多,使得青少年受到刺激和興奮的經驗強烈吸引。」(《青春,一場腦內旋風》,丹尼爾.席格著)

「從十二歲到二十四歲之間,是我們一生最危險階段。」席格醫生提醒家長從孩子腦部的變化去了解,並協助青春期孩子改善腦部運作,讓孩子的大腦更健康。

所以,當孩子的行為讓我們頭痛不已,換一個角度來思考,這其中有兩個好消息:

一、青春期孩子富有創造力:他們在「冒險」中正展現「勇氣」和「自主」,家長不妨提高眼界,進一步理解兒女的潛在能力和生命訊息。

二、青春期孩子正在為離巢做準備:我們不可能把孩子一輩子留在身邊,甚至後來變成啃老族、躺平族,所以,當青春期孩子要求外出,或希望參加同儕活動,這都值得慶賀,表示他們正在為獨立生活作準備。

收放自如的相處

鼓勵孩子成長的過程,也不是毫無限制地放縱,在收放之間還是需要相處的技巧和藝術。

第一:容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不少家長一聽到孩子要購買……要外出……要繳款……立刻出言制止,這時,青春期孩子的杏仁核不受控地立刻啟動,一場爭吵就此爆發,也錯失明白他/她究竟想要說什麼了。

第二:調整遊戲規則:隨著孩子逐日長大,早年立下的上網時間、返家時間、寫功課時間等,透過討論和實際狀況的需要,可以讓孩子自主提議,並重新調整。當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聲音可以被聽見,當然就不會出現暴跳如雷或不言不語的情形了。

第三:加強腦部成熟發育:讓孩子腦部發育更健康,杏仁核得到前額葉的調節而穩定情緒,理解父母的好意,並在人我關係中找到平衡點。

同時,創造家中穩定和諧的氣氛,有營養均衡的飲食,讓孩子透過安心睡眠,腦部細胞得到修復的機會。

學員蘇菲在和青春期兒子弄僵時找到我。透過每月一次的線上教學,如今,她學會親子間溝通技巧,明白睡前和一兒一女談心的重要性,讓孩子帶著媽媽的感謝和祝福睡著。

蘇菲告訴我:「原來我安心,孩子就跟著安定。」

沒錯!陪伴青春期孩子成長,一切都還來得及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